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哈贝马斯,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交往异化的批判开始,建立了以重建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和谐为目的的交往行为理论。重新审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本质意义,对于了解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发展现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晓晴 《北方论丛》2007,(3):123-126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著名的批判学者,通过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深入剖析,得出了单向度的社会的结论,并对科学技术的异化进行了深刻批判。在批判中,他深刻地指出人类社会在破坏自身和谐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将对和谐的追求蕴藏在寻求人类解放的探索之中。这些隐约闪现的和谐思想的萌芽,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阿格妮丝·赫勒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建立起自己的激进哲学,并指出激进需要必将导致现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终结,而新的社会形式将是一种理性的乌托邦。认真研究和梳理赫勒关于理性乌托邦的构想,既有助于深化对其激进哲学和激进需要理论的总体把握,又有利于对马克思"联合生产者社会"等观点的深入理解,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产生了许多精辟的论断,其中尤以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为最:科学的各种规则和技术的专门化操作以超于价值判断的方式支配人所有的认识活动,造成了文化和个性的毁灭。本文认为,重新审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乃至对整个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深入挖掘其合理的理论内核,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校友会作为相对规范的校友组织和完善校友网络的平台应运而生,并随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校友会平台下的校友参与逐渐成为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建立社会参与和监督高校办学的有效机制之一。因此,在以非营利组织为核心的社会机制与政府机制、市场机制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公共管理模式新选择背景下,研究非营利组织视角下高校校友会对加强高校校友会有着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作为一种连续出版物,是发表本院校教学与科研成果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也是一个院校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及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志.其编辑工作系统尽管不大,但却担负着实现院校内外学术交流,直接或间接地为专业教育服务,进而为相关专业全面发展服务的重要职责.这无疑就使其成为高校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任何期刊一样,学报必须把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和编校质量作为自己的中心目标.尽管这首先要受到该院校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学术水平等的制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与文科学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科学报是反映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学术性期刊,同时,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学报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促进学术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内和社会上的科研成果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文科学报这个载体进行传播的。面对已经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文科学报必须要有新的思维方式与新的行为方式以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未来的21世纪科技知识激增,新的学科分支不断产生,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不断涌现.在这种信息时代,文科学报必须以全新的角色融入其中,必须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一、抓好编辑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著名的批判学者,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执行意识形态功能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异化的根源,使人最终丧失那种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内在的自由",成为单向度的人,社会也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并寄希望于通过"自然的解放"来消除这一异化现象。其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汤因比的历史哲学将文明作为研究的基点,认为每一种文明都要经历发生、发展、衰退和解体的阶段,从而产生新的文明,同时致力于寻找现代人类文明的出路,为未来的人类文明勾画了蓝图,并寄希望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初婚年龄不断推迟,但终身未婚率目前仍然很低,具有晚婚普婚的特点,与欧洲婚姻模式中终身未婚率高的特点明显不同。中国社会重视家庭中的代际义务关系,相关社会政策尽力维护婚姻收益的专属性和排他性,这些都强化了婚姻价值,有利于维系普婚模式。但现代社会中,社会流动加剧,人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特别是消费主义思想对年轻人影响很大,对传统婚姻、家庭、生育观念造成较大冲击,影响到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这导致人们做出不婚选择的风险加大。随着经济进入减速转型时期,个人在婚姻市场找到合意配偶的难度加大,更有可能选择不婚。分析预测中国婚姻模式的变化趋势,必须理解个人婚姻决策的过程,特别是普婚模式和不婚模式下决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