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霞 《唐都学刊》2011,27(4):51-54
《机电局长的一天》和《无畏》都是"文革"后期产生过广泛影响的小说,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工农业战线上从全面整顿到"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社会现实,由于政治对作家的选择不同,两位作家在"文革"结束前后的政治与文学境遇也截然不同,这直接影响着他们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心态和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自虐是受虐者在面对强大生命力或生存压力时无奈的表现,是弱者或弱势群体的心理或行为。它使弱者巨大的痛苦得以缓解与释放,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对于生命力强悍的人来说,自虐是其生命的放纵与狂欢。在《白鹿原》中,自虐是鹿兆海走向人格完善的“桥梁”。在鹿家父子身上,自虐体现出正面的情感价值,是其家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李清霞 《唐都学刊》2004,20(5):18-21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动力机制是一个新的视角。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家文风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其创作动机的变化,即个体精神的困惑压抑和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其文学创作的最主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李清霞 《唐都学刊》2000,16(2):75-78
尼采认为美学是艺术生理学 ,美感是以无意识联想为基础的一种错觉 ,是由动物性快感发展而来的 ,具有非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清霞 《唐都学刊》2002,18(4):86-90
贾平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主要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 ,是作为文化符号出现的 ,是众多社会矛盾的焦点。作家试图通过对变态的男性社会中男人性的压抑、退化及其性与爱的背离来表现城市文明对生命个体的压抑以及作家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批判。文章认为贾平凹笔下性描写引起读者误读的原因在于文本中通过符号建立起来的意义体系并不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贾平凹的个体发育及其文学创作的动力机制。文章认为商州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风土人情是作家成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而生存压力则是作家进行自我选择继而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最直接、最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李清霞 《唐都学刊》2007,23(3):86-89
新时期以来文学经历了一个从审美、审丑到“溢恶”的转化,这一转化既是当代人审美意识的转变在文学上的集中体现,也是作家生命本体的内在需要,同时与市场的需要和大众的欣赏趣味密切相关。文学沉溺于现实生存、难以完成精神超越的现象已经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以贾平凹近十余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认为文学是高于生活的,作家只有自觉承担起启蒙者的神圣职责,甘当人类精神的守望者,才能在创作中完成生命主体精神和审美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陈忠实的短篇小说数量不多,现实题材作品往往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琐事切入,关注社会变革中普通人的生存境遇、精神世界和文化心理,表达作者对现代文明的探索与思考。"三秦人物摹写"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原型,刻画了秦人宁死不屈的精神文化气质,以探寻现代人缺失的精神文化资源,细节生动传神,风格刚健质朴。  相似文献   
9.
《白鹿原》是九十年代以来现实主义“尤为重要的收获”,陈忠实创造性地接受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将之与中国民间文化元素和中国儒家天人感应说相融合,创造了以人物命运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秘史,丰富并深化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0.
羞感是人类特有的情感现象,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羞感的生物学价值、道德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个体及其个体价值的一种自我保护感,它可以有效地阻止无爱的性行为,抑制性本能的冲动,是造就高贵而且可能的人的类型的重要辅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