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国有股减持的几次努力都遭挫折,是由于减持方案存在先天不足。为了中国股市的稳定、规范、公平和效率,我提出了两步走方案:立即杜绝国有股增量、用“5年缓冲、10年转化”的方法逐步消化存量。与之相关,还提出了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缺口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居民的储蓄——投资行为分析李茂生柏冬秀作者认为,研究居民储蓄用于投资的转化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论述了居民储蓄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居民储蓄行为特征和储蓄种类,银行存款在居民储蓄中的特殊地位,影响居民储蓄的诸因素,居民投资的种类及其特点,并探...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社会主义银行中的个人储蓄,对于扩大生产规模,调整生产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加速资金周转、变消费为积累、调节货币流通等机制而表现出来的。同时指出,发挥储蓄的作用离不开具体的经济条件,因而既不应否定储蓄的作用,也不要把这种作用绝对化。  相似文献   
4.
我们安阳师专,1984年以前,只有一个食堂,炊工28人,就餐人员1500人,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买一次饭光排队就得半小时,饭菜花色品种单调,就餐人员颇有意见。随着改革在我校的逐步深入发展,我校食堂也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目前,有炊管人员48人,两个学生食堂,一个教工食堂和一个面包房,承担着全校2500多名师生员工的就餐任务。 1984年,我们认真贯彻了中办发(84)2号文件和全国高校伙食工作会议精神,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派人前往天津等地伙食搞得比较好的高等院校进行考察、学习,积极推行改革,进行科学管理,坚持“两大文明”一起抓,使食堂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继续以社科杂志精品的面目迎接新世纪李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已经出版了一百期,总体上看,说她是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的精品,是够格的。从总第101期起,应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明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20岁的研究生院进入了青年时...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视野下,基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研究逻辑与“生存—发展—生活”的分析工具探讨新型城乡关系构建的现实基础与突破口。研究发现:中国城乡关系模式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城乡关系的基本表征体现为人口、土地、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生活形态七大基本要素所形成的六种结构性失调,不同要素组合下的城乡关系具有区域空间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乡关系要以非农化耦合、均衡性发展作为突破口,城市群、城连乡、城+乡地区的城乡关系要以自主性生活为切入点,实现对现阶段不同空间梯度城乡关系的解构与重构。  相似文献   
7.
国外投资银行的起源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国外投资银行的起源,分析了它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介绍了现代投资银行所从事的主要业务,还论述了人们普遍关心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管理的问题,这对如何促进我国投资银行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者预言投资银行将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工程公司,21 世纪将是投资银行的世纪,即投资银行在金融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世纪,我们应从多方面作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学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经济学。在重建中国经济学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吸收西方经济学有用成果也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还有若干重大问题值得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银行利息是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本文针对我国在发挥这一杠杆作用上所存在的问题,从如何认识利息的性质,如何设计和运用利率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并对按行业确定利率,按企业浮动利率,以及把利息计入成本等主张和做法,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0.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中央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与税收返还备受关注,尤其是两者对实现均等化目标效果一直以来都是重点议题。本文追溯"税收返还"实施初衷与过程论述其不属于转移支付的一种形式,并对两者自分税制改革至今的实施效果进行量化评价。中央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财政平衡效果显著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且结构更趋合理;数据与实践印证中央税收返还对民族地区横向财政失衡效果有序缩小。诚然,中央财政支持民族地区财力均等化并不必然等于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在新发展理念下,用"新"分税制度调整取代税收返还,以政府间事权明晰界定的财政制度创新促进转移支付制度的公平与效率,以健全现代预算管理体制与自治区(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加速推进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