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桓帝时尚书杨乔在上书推荐合浦太守孟尝时曾用了“去珠复还”和“亡身进贤”两个典故,读后颇有感想,先试释如下。“去珠复还”——《后汉书·循吏列传·孟尝传》:“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珍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珠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宫,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踰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意思是先时因采求无度,竭泽而渔,致使珠源它移;后因合理经营,采求以时,珍珠复丰。这个成语告诉人们,要爱护自然资源。“亡身进贸”——《后汉书·循吏列传·孟尝传》载杨乔说:“窃感禽息,亡身进贤。”意思是  相似文献   
2.
<正> 我读先秦史,发现无论是古代文献或是今人著述,在讲到周初分封时,大都对其主要封国的名称的由来避而不谈,偶或涉及,亦语焉不详,且殊多牵强。笔者不揣谫陋,兹将治学过程中缀辑所闻,胪列出来,以就教于读者。一、宋国名称的由来《史记·宋微子世家》说:“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开(启)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宋国都于商邱(今河南商丘市),是商人的老根据地,自契孙相土即迁此。《左传》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刑法始于何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中国古代刑法始于尧舜部落联盟时代,而不是夏代。它源于氏族成员之间的纷争和部落之间的战争,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其赖以产生与存在的基础。本文就此谈点不成熟的看法,敬请同志们教正。“皋陶作刑”说能成立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学者把“法律起源  相似文献   
4.
赎刑在我国历史上出现得很早。《周礼·职金》载:“掌受士金罚,货罚。”西周时期之有赎刑,已为考古发掘所证明。据陕西岐山县新出土的铜器(纟朕)匜铭文载,法官伯杨父让罪犯牧牛交出三百锾铜的赎金,即可免去其应判的墨刑和减少五百鞭子的鞭刑。《尚书·吕刑》中有“训夏赎刑”一语,据此可知周的赎刑源于夏代。《左传》昭公六年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尚书大传》说:“夏后氏不杀不刑,死罪罚二千馔。”夏代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这时已有包括赎刑在内的刑法当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在《“刑不上大夫”的真谛何在?》一文中提出“刑不上大夫”之“刑”为肉刑(不包括死刑)说。年来读史,偶有所得辄记之,因成《补证》一篇,益坚前说。 《晏子春秋·杂下》说:“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管子·中匡》说:“于是死罪不杀,刑罪不罚,使以甲兵赎,死罪以犀甲一戟,刑罚(罪)以胁盾一戟,过罚以金”。据此可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刑罚基本上分为三等,即死罪、刑罪、罚金。其中死罪最重,罚金为轻,刑罪介乎二者其间。这个轻于死、重于罚的刑罪当指损害肢体的肉刑,此其证一。  相似文献   
6.
谈到先秦继承制度,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殷尚质,兄死传弟;周尚文,父死传子”,这是风靡史坛的传统说法。近年来,史学界异军突起,部分学者又提出了种种新说。笔者旧时笃信旧说,但在对继承制度的起源和流变进行一番探研之后,发现包括传统说法在内的诸说虽均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却又无不失之偏颇。故不揣谫陋,兹提出先秦继承制为选择继承新说,讹误之处,恳请读者与海内方家教正是幸。  相似文献   
7.
《左传·昭公十四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国的邢侯和雍子争夺都地的土田,官司很久没有结果。当时担任晋国的司法官士景伯到楚国去了,由叔鱼代理他的职务。这时韩宣子命令叔鱼判处旧案,罪过在于雍子。雍子把女儿嫁给叔鱼,叔鱼宣判邢侯有罪。邢侯发怒,在朝廷上杀了叔鱼和雍子。韩宣子向叔向(叔鱼兄)询问怎样治他们的罪。叔向说:“三个人罪状相同,杀了活着的人而暴尸、暴露死者的尸体就可以了。雍子自己知道自己的罪  相似文献   
8.
成语“一问三不知”,不见载于《辞海》(一九七九年九月版)、《辞源》(一九七九年版)及《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一九六四年版),惟于《辞源》及《辞海》增补本(语词部分)载有“三不知”的条目,其释意虽已溯及其源,然仍欠完备。“一问三不知”,是妇幼皆知的口头禅。然辞书无载,或是因其太俗,不堪登大雅之堂,或是编辑的疏漏?恕我见闻谫陋,爰在治学程中,缀辑旧闻,今愿借贵刊一角,试释其意,冀补辞书之遗,以飨读者。“一问三不知”——《红楼梦》五十五回:  相似文献   
9.
《辞海》(1979年版)前言云:“《辞海》是一部综合性辞书,编纂和使用时间较长,内容要求稳定。因此,……对学术问题,有定论的,按定论介绍;尚无定论或有争议者,则作客观介绍、概括叙述,或仅介绍现有的不同看法,尽量避免给读者以片面的或者错误的知识。”孔子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辞海》编辑委员会所制定的这一“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编修原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然而遗憾的是,《辞海》的个别编辑同志在某些词条的编订上是与其宗旨相悖的,兹举两例,试言其详。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精神文明。然而它却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马克思主义认为,如果没有过去时代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共产主义。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发达的古代精神文明,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称号。毛泽东同志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追溯一下我们祖先对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贡献,对增强民族自尊心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