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早期佛教与叔本华人生哲学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在对世界的认识、实践方式和理想观上呈现出相同的悲观主义、禁欲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特征。然而,这些相同特征有程度上的差异。早期佛教倡导的是温和的悲观主义、中道的禁欲主义和含糊的虚无主义;叔本华鼓吹的则是绝望的悲观主义、苦行的禁欲主义和彻底的虚无主义。产生这些差异是由于释迦和叔本华各自代表的阶级与阶层不同,也是由于两者所阐述的学说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2.
论清教运动的政治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英国转型期社会剧烈的阶级冲突的影响,作为纯宗教运动的清教运动自17世纪初起开始了政治化演变,渐渐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宪政运动合流。国会成为运动中心、资产阶级成为运动支柱以及政治要求成为运动的重要内容是清教运动政治化的三大具体显示。清教运动的政治化虽然表现为清教运动与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结合,但清教却并非为一种属于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清教伦理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教伦理根植于清教信仰中。清教的“成圣”和“荣耀”两个信仰要素制约了清教伦理的形成和作用。清教伦理的基本内容由虔敬、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等德行构成。作为一个整体价值观,它具有世俗性、禁欲性和功利性三大特征。清教伦理与现实社会有密切联系。它对资本主义的生成兼有正面和负面两种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