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文娥 《学术论坛》2001,19(5):20-22
马克思在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吸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切肯定成果,以发展社会主义;列宁把这一理论首次运用于社会主义实践;而毛泽东、邓小平把这一理论赋予中国特色,实现了理论的跃迁.  相似文献   
2.
樊文娥 《学术论坛》2006,4(11):64-68
党的执政能力的生成、壮大、提高,是有规律可循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面临经济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变化后的种种挑战。回应挑战,党必须对领导经济工作作出新定位,必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执政能力建设与社会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樊文娥 《中州学刊》2001,41(6):30-32
经济的增长需要一定的推动力。列宁提出两种新经济政策动力体系一种以粮食税为主导性的动力措施;一种以发展商业为“主要环节”的设想。邓小平提出三个动力体系措施一是以“责任制”为基本内容;二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三是以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市场机制的作用力连体运作。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列宁的思想,从而实现了一次经济增长动力体系思想的跃迁。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蕴涵的执政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首先把“发展”这一术语引用到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来。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使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本质、内涵有了更科学、更丰富的理解和认识,对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执政理念认识尤为深刻:即执政意识为求进创新、执政宗旨为以人为本、执政方式为统筹兼顾、执政品格为求真务实,并以此为中国人民作政治与经济的引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早年提出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导致社会主义,即"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晚年又提出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即"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列宁前期、斯大林、毛泽东都把"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当作"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去理解和建设,从而遇到了很大的挫折.邓小平理论在两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民稀主义倾向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在农村村社的基础上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的 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曾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影响过孙中山、梁漱溟等人。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抵制和批判了民粹主义,确立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两步之 间不能横插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 业的连续胜利,我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激进民粹主义倾向的出 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 总结,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粹主义倾向的有效克服。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理论创新使中国革命赢得了胜利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的理论创新使中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江泽民的理论创新使中国社会发展全面进步 ,证明了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巨大的威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各有侧重的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与实践反复结合的结果,这都已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得到反复证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民粹主义倾向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在农村村社的基础上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曾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影响过孙中山、梁漱溟等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抵制和批判了民粹主义,确立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两步之间不能横插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连续胜利戒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激进民粹主义倾向的出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总结,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粹主义倾向的有效克服。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进程使世界发生深刻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提供了一条沟通的渠道,使社会主义获得新的动力;使资本主义在胚胎内孕育出新社会因素,通过渐进的从量变到质变的方式创造一种社会主义社会新形态。从而,社会主义同时在两个试验场进行试验:一个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个在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