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日俄战争后,日本对华殖民政策进入新阶段。这种殖民政策核心是通过满铁为支点,攫取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报,控制交通,掠夺资源,以此达到对华殖民统治目的。满铁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的文装武备论是该殖民政策研究的肇源和基础。在此殖民思想指导下,满铁成立了满鲜历史地理调查部,对以中国东北地方史为中心的满鲜历史地理进行调查和研究。本文根据日文原始档案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考察其调查内容,揭示满铁进行满鲜历史地理调查的真实本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为了实现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政策,与德国订立了"防共协定"和军事同盟,企图利用日德同盟力量,实现日德意苏"四国同盟",并希望借助"四国同盟"力量压制美国,使美国放弃参战,最终完成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计划,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实质是该"四国同盟"构想的畸变。以此可全面透视日本推动日德同盟政策变化的动因及对策,以及对东亚国际关系和侵华战争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武向平 《日本研究》2008,21(1):77-80
从“防共协定”扩张的视角入手分析日、德军事同盟的形成是一种有效途径。“防共协定”缔结后,日、德两国在军事情报交换、航空军事提携、“反共产国际”等方面体系扩大,使日、德“防共协定”由最初的双边关系向多边关系扩张,这对当时日本侵华战争乃至远东国际关系都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对“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形态的差异入手分析日德两种不同战争史观是一种有效途径。基督教神学的“原罪”和“救赎”意识同德国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和“批判精神”结合起来,把“罪感意识”作为道德评判的基准,依靠它来发展人的良心,正是在这种文化心理影响下,德国才能对侵略战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式的反思。在日本,伦理道德体系是建立在对天皇的“忠诚”基础之上的,国家神道、武士道是维系民族精神的有力思想武器,对天皇制国家的“忠诚”是道德和行为的最高准则,成为日本屡屡为侵略战争进行自辩的精神动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