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教融合与渗透的趋势贯穿于各个时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民间的三教信仰。明清时期三教信仰在社会上极为盛行,在各地修建了大量的三教堂作为祭祀的场所,对社会影响颇深。由于三教信仰与传统的儒家独尊思想产生了矛盾,因此国家通过强制力对其进行干预。本文通过对明清山西三教堂的梳理,论述了三教信仰中国家与民间社会的冲突与协调,进一步突出了民间信仰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历史感是一种历史的思维、视野和方法,是一种统领和驾驭历史现象的能力。高等学校传统的历史教学恰恰忽略了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感的教育,导致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只多几个知识点而已,缺乏认识上质的提高,达不到历史教学目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探索培养大学生历史感的有效途径,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互动是社会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清代地方政府的活动中表现得格外复杂。我们以瞿同祖的《清代地方政府》为基础。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对清代地方政府的活动进行分析,可揭示出县官、吏员、民众与社会精英之间的关系以覆由此导致的清代地方政治特色以度引发的社会腐败现象,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山西社会经济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社仓与义仓在稳定社会、赈灾济贫、社会控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晋东南社仓与义仓的设立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地域社会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经济、政治、习俗、道德等方面都与地域社会联系紧密。通过对晋东南社仓、义仓的设立、分布以及功能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充实山西地域社会研究的内容,拓展社仓与义仓研究的新视野,为现实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学主体的研究至今都还停留在主体性的认识论范畴。基于交往实践理论的教学主体研究,既可以克服以往片面的教学主体理论带来的教学过程的混乱,也可以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给实践者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范式,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教融合与渗透的趋势贯穿于各个时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民间的三教信仰.明清时期三教信仰在社会上极为盛行,在各地修建了大量的三教堂作为祭祀的场所,对社会影响颇深.由于三教信仰与传统的儒家独尊思想产生了矛盾,因此国家通过强制力对其进行干预.本文通过对明清山西三教堂的梳理,论述了三教信仰中国家与民间社会的冲突与协调.进一步突出了民间信仰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长期驻扎山西武乡,使武乡成为抗战的红色之都。然而,在研究这段历史时却发现了新的问题。作为事件的总部驻地与作为意义的总部驻地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民众的口述不仅提供了新的资料,而且为解读这段历史增添了真情实感,加深了历史的真实性,也更体现了理解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山西公共祭祀活动极为普及,成为乡村社会中的重要事务,从社会心理活动来看,集体认同是其主要因素,从经济角度考虑,公共祭祀主要为了多方筹资,减轻民力。在举办公共祭祀活动时,国家参与其间,时而支持,时而限制,在政策上表现出时段性与间歇性。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后期,灾害频发,自然科学家通过测量与研究将其界定为“明清宇宙期”。晋东南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其自然灾害既具有普遍性,也表现出与其它地域不同的特色。本文运用大量的地方志文献对此作了论述,并对地方志在灾害记载中表现出来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从历史解释的角度对地方志的书写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段建宏 《唐都学刊》2008,24(2):82-85
要深入地研究历史,不能单纯依靠文献资料,还必须进行实地的田野调查.田野调查,可以将我们带入历史现场,体会历史的沧桑变迁;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激情,深刻领会历史的内涵;可以让我们的思绪在时间的隧道中畅游,思古人之所思,想古人之所想.从而在历史研究中真正做到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