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人文环境与城市文化氛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是人文奥运研究的一个侧面。人文奥运凸现了人文环境的“奥林匹克”意义 ,又推动了北京人文环境的营造和市民环境参与实践。北京人文环境包含着物化了的北京人文精神、行为化了的北京人文精神和管理化了的北京人文精神 ,既有物质形态又有行为的、管理的形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包括了对京城的物态上美化和人自身状态上美化。而市民的广泛参与实践是美化人自身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所谓民族性格组合,是指整个民族的性格结构,即构成民族心理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合状态。任何一个民族,除了它的生物要素、地理要素和文化要素之外,都有心理的或人格的要素,这是直接表现一个民族主体特性的东西。 中华民族五千年,养育了中华儿女,创造着人类文明,但也历遭内忧外患,然而她终能  相似文献   
3.
沙莲香 《浙江学刊》2004,(3):128-132
本文以四次追踪调查为据,描述并论证了北京为中心的华北非典疫区民众的心理与行为状态.总体上看,民众30天"非典心态"是平和、稳定和健康的.初期,人们之间的频繁传闻,负载着亲人朋友的关切、叮嘱、安慰和鼓励,满足安全需要,稳定社会秩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主流媒体不能起的作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危机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从1908年算起,不过七十八个年头。至于我国社会心理学,三十年代曾有孙本文等学者的精心研究,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的黎明时期;解放以后,它一直没有被承认过。1982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社会心理学历史元年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80后”一度被“标签化”而遭受各种“非议”,他们的多数在经历了与其父辈的某种“交锋”之后,径直走进公共生活,成为志愿者的主力和网络行动的推力,“80后”自行“正名”。伴随社会问题的尖锐,他们又在“风口浪尖”发声。认知“80后”已不仅仅在他们而在全社会。认知的多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自由思考”空间,从而提供认知的相关性和深刻性。本文选择伽达默尔“诠释学”视角的意图在于论证“80后”的存在方式是基于其“本体性”.即他们“存在并思考着”。认知“80后”是从这一“存在者”开始,又越过此一存在的“现时性”进入对“未来”的担当——谁£起“思想启蒙”这种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危机状态下社会行为、心态状况方面的考察、分析和模拟,以复杂适应系统的观点分析了SARS爆发至消亡的一个月时间内,民众在行为、情绪、压力等方面的变化及特征.以网络调查得到的数据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反映民众行为、心态的各项变量间的相互关联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统计分析得到的定量模型,通过设定微观主体的行为规范,建立了基于主体的计算机模型.在该模型上,通过模拟分析一些可控因素对于稳定民众情绪、缓解社会压力的效果,发现了如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对防治手段的了解程度等影响比较突出的关键因素,为危机条件下制定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己”的结构位置——对“己”的一种释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社会是关系本位。“关系”作为重要的社会事实 ,不独中国社会所有。本文要研究的是 ,“关系”何以成为“中国社会之本位” ?“关系”如何左右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在这个研究中 ,我的关注点是中国文化的“己” ,力图通过对“己”作出的释义 ,寻求中国社会“关系本位”的文化根源。一、关系本位“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主体与客体、客体之间、客体构成要素之间相互沟通、由此达彼的“通路”(或称之为“桥”)。因此 ,“关系”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而不是其内容本身。从社会结构角度说 ,“关系”属于社会结构的概念 ,是社会结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广大群众以空前规模和空前速度流动到可以发展又可以到达的地方,从事新的职业、扮演新的角色.这对于他们,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切从新起点开始,他们创造了整个改革年代的城市生活,也改变了农村状况,同时他们也经历了自身的反省和改变,种种社会问题在相当的程度上在他们身上暴虐.因此.可以这么来说,二十多年里,人们的角色位置与身份意识被席卷到全国经济一社会一政治的巨大变化之中而震颤;大众心理正是发生在人口向"市场"移动的颠沛流离之中.对大众社会心理变化的认知,正需要我们从这个走向"市场"的颠沛流离之中去体证和确认.  相似文献   
9.
一、"悲情多于激情"的民族性研究 孙庆忠(以下简称"孙"):老师,您的中国民族性研究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民族性》的序中您说,此时"文革"结束,人如噩梦初醒,回首十年间的动荡体验,您希望搞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那么,是怎样的直觉感受,让您有了这种强烈的探讨中国人问题的欲望?1982年至1984年,您在日本研修,回国后又是怎样开启这项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沙莲香 《河北学刊》2003,23(5):64-68
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已经不可避免;因此,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研究和确立也势在必行.本文基于这个社会事实,对发生在今春北京的"非典"作一种社会学思考,重点是论述民间社会所担负的社会功能运作角色和它抗击"非典"的潜在力量,并提出城市的社会生态问题.因为社会生态问题同样涉及民间社会的功能运作,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