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农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其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出发,我们针对教材、教学方法及其实践环节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点是教材建设、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加强实践教学,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与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任何时代审美风尚的形成总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选官制度就是古代审美风尚形成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它的影响主要体现于社会意识的塑造、文人群体的形成、艺术体裁的兴盛以及时代审美趣味的变化等四个方面.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切入,可以超脱于美学界存在的审美功利论与非功利论之间的悖论,更贴近于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之变迁中独特、真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及文学发展的特殊规律两个角度来论述西昆体这一诗歌体裁的产生的合理性及其在诗歌发展史中的意义,以此来证实《西昆酬唱集》在文学史中也应有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西昆诗派与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有着深刻联系,不仅有继承,更有自己的突破。本文通过对《西昆酬唱集》中杨亿、刘筠及钱惟演等西昆诗人创作的分析与归纳,以阐释西昆诗人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继承与变革。这主要体现在整体风貌上的深情绵邈、典丽精工、勤于用典使事以及精于遣词造句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赋比兴"及"兴观群怨"之"兴"引导王夫之诗歌美学走向以情为主的诗歌本体论的话,那么他提倡的"兴会"说则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思维方式推进了一大步.王夫之把"兴会"上升为审美活动的源发性范畴,这一方面表现出明清时期中国诗歌美学的成熟,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兴会"说自身的不断丰富和深化.王夫之对"兴会"审美感兴的重视使得这个古老范畴最终与哲学思维建立起疏通的纽带,使其与"以兴起情"说为主的"赋比兴"诗论和"兴观群怨"的"四情"诗论联结在一起.古典诗歌美学的历史演进和逻辑进程在王夫之身上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滕春红 《唐都学刊》2007,23(2):116-119
“诗穷而后工”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但对这种观念为何大兴于北宋的成因,涉猎者较少。历代文学家及学者对这一命题的阐释多着眼于物质及精神生活层面的困苦磨难对作家创作的重要影响。但晁补之指出,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与文学乃非功利活动的本质相关,他更为强调文学的内在独立精神对作家的巨大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是高校应用与检测课堂教学理论的重要载体。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实验室建设难以满足教学实验需求。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以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项目为平台空间以延展课堂教学边界的思路。其具体路径为:先找出课程中含有工具—应用属性部分的内容,构建与实践活动对接的渠道;再对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建立与该理论内容的接口;通过流程设计与实施,构建起课堂教学边界延展的科学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杨亿、刘筠以及钱惟演为代表的西昆诗人在宋初自觉地学习模仿李商隐,他们的诗歌整体风貌与李商隐颇有相似之处,其创作方法如用典使事、遣词造句、设色用墨等也受到李商隐的影响,他们创作的各个方面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与沿袭了义山家法。  相似文献   
9.
英文写作在国内英文教学当中,不应过分敏感地强调语法结构训练,而应注重写作过程中各个环节及整体训练,从而达到语篇完整、中心思想表达明确。  相似文献   
10.
滕春红 《唐都学刊》2001,17(3):90-93
辛弃疾、姜夔同为南宋大家,二人咏花题材的作品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同为咏花,辛词清雄、沉郁;姜词清空、流美。同样都有刚柔相济的特色,辛词多托家国之思,姜词饱含身世之感。另外,二人咏梅词作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