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世说新语》的文本传播在南宋绍兴八年(1138)董弅刻本面世后正式进入印本时代。然而,宋刻本对唐抄本的刘孝标注文有较为集中的删改,或为字句脱讹,或为大段删削。本文在文献比勘的基础上,对宋本删改刘注的特点和原因加以分析,其一为删除易让宋人产生歧义的官职、郡望名,其二为添加“别见”“已见”结构,使注文体例臻于完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减注”现象所折射出的文体意义。  相似文献   
2.
早期天主教传教士马若瑟的汉文小说《儒交信》[1]自于法国巴黎图书馆东方稿本部发现后,前贤所论大都止步于法藏作者手稿,而对后期出现的徐家汇藏书楼抄本及河北献县天主堂排印本缺乏相应研究.本文对《儒交信》三个版本作了详细的比勘,在此基础上,就作者和成书时间作了初步的考订,并就小说的叙事策略、文体特征和结构形式作了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诗歌创作的"用典"和注家解读的"注典",共同构成了诗歌接受的两个维度.其中,"注典"带有接受者鲜明的时代风貌和个人烙印.宋人对杜甫极为推崇,注者迭出,大量援引《世说新语》典故.在迄今保留的五种杜诗注本全帙中,有关《世说新语》的"注典"可分为准确阐释、正误两可和明显误注三种情况,且后两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宋人诗注征引《世说新语》,不仅体现了宋人对杜诗素材的认识、为《世说新语》的传播增添了辅助性渠道,而且部分保存了《世说新语》在抄本时代的早期形态,从而在文学史、传播史和书籍史三个层面上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