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针对近年来大学生人文素养匮乏这一严峻的问题,结合宿舍"微单位"自身特点,阐述了宿舍人文素养建设的优势和可行性,为将宿舍打造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嘉军 《求是学刊》2014,41(6):148-156
发端于犹太教的偶像禁令与柏拉图对于形象的贬低一起,构成了西学源流中关于艺术合法性的两大命题。对于康德,该禁令下的艺术合法性来自于无形式的崇高最终的道德走向;对于利奥塔,致力于表现不可表现的崇高美学则暗含了后现代性重写现代性的要求。然而,列维纳斯却通过该禁令判定了现代艺术之"不合法",因为现代艺术在对自身自足性的寻求中,丧失了其伦理向度,沦为静滞的偶像。马里翁则通过对偶像和圣像的区分,对作为圣像的艺术及其超越图像和亲近神圣的可能性进行了勾勒。另有一些思想家,则基于这条禁令,从政治角度将艺术合法性奠基于对意识形态和拜物等的批判上,在其政治和美学构想背后则有一种反偶像崇拜的乌托邦主义支撑。文章同时也通过该禁令,重新审视了文字(文学)与图像(绘画)、听觉与视觉之争。  相似文献   
3.
阿特里奇的独异性阅读理论,强调了文学阅读的事件性、创造性和操演性。独异性在阅读的操演中,作为事件而发生,创造出新的作品,也创造新的自我。因此,阅读本身也构成了文学作品之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这种事件性的发生既是独一的,又是重复的,每次重复均有差异,不断的重复又确认了作品的同一性。这一“重复与差异”的过程,在阅读的操演中,就体现为读者对于作品创造性地操演、独异地回应,使得作品“常读常新”。这种创造性地操演和独异地回应,本身是一种伦理的阅读态度,是对于作品的负责。这种“阅读的责任”观受到了列维纳斯和德里达的重要影响,尤其是他们对“好客”之探讨的影响。负责和独异的阅读,就是一种好客的阅读,一种对于他异性的绝对尊重。不过,列维纳斯的伦理学与以阿特里奇和米勒等人为代表的解构主义批评,并非完全适配,后者强调将文本视为他者进行伦理回应,却时常忽略或否定文学作品所指涉的文本之外的伦理,也即其现实维度和公共性。通过将列维纳斯的“第三方”等概念引入文学批评,或许可以调和阅读的伦理在“文本内外”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西方当代文论尤其是法国理论、北美批评、精神分析、创伤理论等领域迎来了一场"伦理转向"。法国理论的伦理转向深受哲学家列维纳斯的影响,他的他异性伦理学促成了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的转变。以布斯和努斯鲍姆为代表的北美批评,则强调文学在塑造良好生活上的不可取代性。精神分析以齐泽克为代表,完成了一种结合拉康欲望伦理学和激进政治诉求的行动伦理学转向。创伤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尤为关注创伤的治疗、见证和叙述,共同体创伤的文化建构等议题。"伦理转向"既与历史现实相关,也是对于形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反拨。  相似文献   
5.
列维纳斯在其哲学写作中,很少使用例子和故事,这是不是对他异性的一种缩减,从而与他对他异性的倡导背道而驰?因为故事或文学,比起哲学论述更加多义,更加他异,也更能表现道德两难问题。故事、叙事这一视角,提供了一条重新理解列维纳斯思想的路径,涉及其思想中“言说”与“所说”的关系,以及言说的“述行”等问题。一方面,列维纳斯对“故事”抱有怀疑;另一方面,在他的哲学论述中又可以发现某种隐含的“叙事”,以及后期对于这种“叙事”的刻意消解。通过对故事、寓言与现代寓言之间的辨析,可以发现一种列维纳斯哲学与卡夫卡式现代寓言以及《塔木德》解经之间共通的可能性。对于哲学与叙事的思考,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伦理地阅读列维纳斯”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