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20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以及各类高耗能工业的迅速发展,山西省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严重,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科学、准确地评价分析山西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对提高全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宏英 《兰州学刊》2015,(2):136-142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是观念现代化。百年复兴与崛起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已经证明,迈向现代化的掣肘往往是观念出现了混乱,尤其是治理者的观念。治理者观念出现混乱的重要根源是将现代与传统完全割裂。为此,未来治理者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当建基在正确的民主法治观念之上,而这一民主法治观念是现代与传统之理性的对接。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旨在呼吁在校大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一定缺陷,如缺少人文关怀、对大学生个性发展重视不足、与心理教育结合不够等.通过对我国生命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宏英 《兰州学刊》2005,3(3):148-151
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对现代化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不容置疑.社会主义法制作为新中国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深受毛泽东的影响.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在法制建设方面进行了颇具传统文化印迹和个性化色彩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独特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方式,是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在中国社会即将迈入全面实行法治的新时代,重新反思毛泽东在探索新中国法制建设中的成功与失误,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的法制建设具有深刻的历史借鉴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以自己科学的唯物史观创造了一个强大的运动,而其壮美的唯物史观却源自于一个法哲学理念———“市民社会产生法”。中国一个世纪的由被迫至主动,由“外发型”至“内发型”的法制现代化历程证明———法制现代化的重心在社会,而非法律本身。新世纪之初,我们更应该学习马克思的一些原生的本质的东西,使其在中国的“理论旅行”迈向良性濡化。  相似文献   
6.
王宏英 《兰州学刊》2008,199(4):119-120
正确的社会发展目标的确立,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是至关重要的。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也是执政党夯实执政基础的现实选择。法律作为社会人所创造的一种文化符号,与社会的有机融合同样属于社会和谐的一个分支问题。法与社会和谐的关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发挥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均衡机制作用;坚守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道德至上性;重视法的传统精神延接与时代发展的契合。  相似文献   
7.
王宏英  王辉 《兰州学刊》2012,(3):188-192
关注西北地区农民职业分化的速度和水平就是关注西北地区农民的现代性,关注西北地区农民的职业道德就是关注西北地区农民职业分化过程中的道德性。而现代性的内在逻辑是要么增强道德性,要么减弱道德性,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在加速农民职业分化,增强农民现代性的同时,不可忽视其职业道德的养成。这也是农民过渡为一个现代公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生物化学课程是中医药院校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基础和实践并重的特点。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知识和能力,并将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一直是教师不断深入思考并积极探索的问题。该文从科研案例融入理论、实践教学以及科研课题入手,分析科研助力教学的方式,反思科研融入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将中医药特色案例与生物化学课程结合,从而对科研助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相长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14日我国《选举法》进行了修改,从此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中,城乡人大代表将按相同比例进行选举。从我国《选举法》对该问题的历年规定看,分别经历了8∶1、4∶1,直至今日的1∶1。通过《选举法》制定时我国的国情的分析和对宪法平等原则的阐释,作者认为不同比例到相同比例的规定是历史的必然,而且并不违反宪法的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