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一个根本性问题。近几年来,在苏联和我国,关于这一问题已经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看法和热烈的争论。有些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斯大林在论语言学著作中的公式;另一些看法,对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提出了新颖的说明。这都是令人兴奋的。可是,迄今尚未取得令人信服的一致的意见。苏联“共产党人”杂志编辑部在该刊1957年三月份第四期所发表的综合意见,亦很难认为是结论性的。  相似文献   
2.
分析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对《资本论》全书来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为最简单的商品形式“包含着货币形式的全部秘密,因此也就包含着萌芽状态中的劳动产品的一切资产阶级形式的全部秘密。”用列宁的话来说,“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胚芽)。”不了解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就不可能了解商品怎样转化为货币及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也就不可能了解资本的根源和实质以及资本运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商品的概念 什么是商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产品,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关于这些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争论了好多年,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商品是劳动产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采取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特征是由它所依以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者占有产品——决定的。由于社会分工,各种劳动产品就具有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而必须互相交换;  相似文献   
4.
两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简称Ⅰ和Ⅱ)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较全面地评述流行的有关观点,较细致地阐明自己的分析见解,认为:Ⅰ和Ⅱ既不是两个不同范畸,亦不是同一范畴的两种涵义,而是既有差别性又有同一性的属概念和种概念;Ⅱ既不只是价值实现问题,亦不只是价值决定问题,而既是价值决定又是价值实现问题;Ⅱ不仅决定部门总商品的价值,而且是决定单位商品价值的前提,但Ⅰ对Ⅱ起着决定性作用;而Ⅰ和Ⅱ的关系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体现着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些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从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来看,社会生产的目的是客观存在的范畴,还是主观意识的范畴,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许多经济学家列举各种理由,来肯定它是客观的经济范畴,我认为这些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他们的第一个理由是:社会生产的目的,决定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的目的,就象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一样,因此,社会生产的目的是客观经济范畴。例如,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的目的必然是尽可能地追逐剩余价值,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就必然是最充分地满足社会全体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6.
关于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理论,历来认识上分歧最多。分歧主要集中在:(1)“绝对贫困化”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什么?(2)它是不是客观经济规律?(3)它是否符合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实际情况?解决这些主要分歧的关键是:(1)符合革命导师有关论述的原意,(2)符合当前客观实际情况。现在,我们试对上述主要分歧,分别作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开展对马克思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的研究和讨论,本刊编辑部于7月13日邀请上海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座谈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体会。许多同志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和研究工作中的情况作了发言。现请他们写成文字,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价值和价值规律是否永恒存在,我国经济学界曾经有过争论,但并未达到一致的认识。这里谈谈我们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价值和价值规律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仍然起作用。因为“作为价值实体的那个社会必要劳动量的计算,以及它的调节作用和支配作用”到那时仍然存在,“价值规律应该就是‘形成价值实体’的社会必要劳动的存在和运动的规律”;还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不能只讲生产,而不计生产中的劳动代价。因此,要特别强调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求利用它来加强经济核算,获取最大可能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9.
关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理解颇不一致。这里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马克思说:“现在我们来考察一定时期内的流通货币的总额。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这个总额就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最后减去同一货币交替地时而充当流通手段、时而充当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  相似文献   
10.
馬寅初先生最近三年来,大事吹噓他的“經济理論”,自以为“創造”出了什么“团团轉的綜合平衡論”、“新人口論”,并自詡为大跃进做出了一个“科学的解釋”,等等。当广大学术界批評他的“理論”是資产阶級的、为资产阶級服务的时候,他就动火、甚至駡人了。有些同志为了点明他的“团团轉理論”的来龙去脉,稍微提一提他的旧作,他便大喊:“这笔賬是算不清的,可以不必費心”,“对1939年以前的老文章,我不負責了”。 馬寅初的“經济理論”究竟是不是資产阶級的,是不是为資产阶級服务的,那就要看他的观点、方法和立場是什么,同时必須用历史的眼光,用比較的方法找出这个“理論”的根源。理論总是时代的反映,总有阶級的烙印,总有一个发展过程。我现在就采用这个办法,来揭露馬寅初“团团轉理論”的資产阶級本质。要附带說一下:由于篇幅所限,有关馬寅初过去和現在的“理論”,以及有关的国外资产阶級“理論”,我只能最扼要地提出,而无法加以說明。另外,依据馬寅初先生的愿望,他的1939年以前的旧帐,也一概不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