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秦汉基层等级身份秩序本来是以民爵为核心确立起来的,民爵赐予中现实政治、经济权益赋予的等级性和差异性乃这一制度机理的根本所在.赐爵日渐轻滥、民间爵的买卖流移及入粟拜爵等因素的注入,在使获爵途径多元化的同时也潜在地导致以爵为核心的等级身份机理内涵的变化.随着民爵赐予在实际政治、经济权益赋予层面趋于萎缩,其在基层等级身份塑造中地位趋于下降,随之而来的是以财富为本的自然性而非政治性因素在基层等级身份领域作用的增强.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途径,从“围绕一个目标、注重两个培养、搞好三个融合、运用四个载体”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的里与先秦时期的里存在着渊源关系,其空间实体的单一性与行政管理的封闭集中不可分割,是国家管理体系中一个个自成体系的基层行政单位,亦无城乡之别,里内居民“比地为伍”,当然,里内民户要依等级身份划分居住区域,秦时大夫以上,西汉初五大夫以上之人不与普通民户编伍,当然,这一原则到后来有所松动,同时,秦与西汉初里吏的选用权在县而非民选,由此保证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有力控制。  相似文献   
4.
王爱清 《南都学坛》2007,27(6):16-18
汉代的"葆"是一个特殊的身份阶层,出入关塞简中的"葆"不能以"担保、保证"作解。从身份上讲,当时"葆"的身份不是秦代"葆子"的延续,他们虽然与"庸"身份相近,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而是一个身份受到较强限制的依附阶层。  相似文献   
5.
先秦、秦汉的时代的社祀活动既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基层民众社会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80年以来,国内学者就社祀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取得相当多的成果.运用社会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摆脱拘泥于民俗和思想狭义范围的研究惯性,加强对"社"与国家政治控制、思想控制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对秦汉大一统政权理念主导下"社"相关问题的研究,当引起先秦、秦汉史研究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使百姓"比地于伍"乃秦汉政权控制基层社会的有效手段之一。秦及西汉前期特定的社会结构和个体自我意识的泛化使其有罪相举的制度机理有效运作。西汉中期后,其制度性外壳依旧,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儒家理念的影响,从实践层面上看",比地于伍"的作用机理在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汉初授田制的推行使得普通百姓有田百亩成为可能;国家在制度层面虽然允许土地买卖,但授田制内在按爵名田的规定成为资本流向土地的制约因素,田税以受田顷亩为基的征收机制更成为土地交换的内在障碍.从很大的程度上看,授田制背景下的土地买卖绝非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8.
王爱清 《兰州学刊》2011,(8):150-155
国家对乡里统治介体选用主导权的把握,使得权力或官方政治权威成为秦汉基层权威构成的主体,从而也奠定了王权一元支配的基石;西汉中期后,乡族势力的壮大使其成为乡官里吏等职的主体,由此导致基层权威结构和秩序内核在一元化的前提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校园文化是一所幼儿园独特的精神气质和表情,幼儿园走过的每一天,都会成为一种积淀,这种积淀逐渐的发展成为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园所文化的创造者是教师。园所文化是不断积累、深化的过程。重视园所文化建设,倡导个性发展,是提高幼儿园核心竞争力,促使幼儿园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用精神文化引领管理一个伟大的民族必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样,一个优秀的幼儿园也必定有一种卓越的幼儿园精神。  相似文献   
10.
王爱清 《唐都学刊》2007,23(3):6-10
秦与汉初由于国家授田制得以有效推行,加上当时以宗族豪强为核心的社会势力尚不发达,国家能够通过行政手段实现对基层百姓的有效控制。这一时期,里吏是国家行政权力的忠实履行者,以国家行政为最高准则,而里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透露出较强的行政性,西汉中期以后社会势力作用下所谓的自治特征尚不明显。这些充分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基层统治理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