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AI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法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AI与法学教育耦合赋能模式的发展动因主要源自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法学人才培养的内在推动、法学教育与时俱进的现实需求。然而,这一转型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如AI与法学教育耦合赋能的理念落后、模式封闭、方法单一、内容固化等。为了摆脱此困境,需要以新文科为驱动力,树立面对数字法治的法学教育理念、构建深度互联互通的教育模式、完善多元协同的教学方法、丰富开放兼容的教学内容,整体上推动AI与法学教育耦合赋能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对于警察防卫的本质阐释,学界存在三种主流观点。其中,正当防卫说具有解构风险、二元说存在逻辑矛盾。相较于二者在解释学上的瑕疵,职务行为说更具法理上的优越性,赋予警察防卫在教义学上的应然合理性。但警察防卫在司法实践中仍遭遇了适法困境,即事实维度的法律适用不统一、规范维度的正当性来源分歧、价值维度的法律取向冲突。为此,需要于实然层面提出相应的三维完善路径,即以确立警察防卫权为起点,统一法律适用;并以细化操作规定为重点,廓清正当性来源;持续以人本关怀主义为指引,建立警察防卫的人本关怀原则与处罚宽宥、减责条款,平衡价值取向的冲突,促进警察防卫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玉薇  高鹏 《学术交流》2023,(11):69-83
当下,人工智能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司法裁判、司法推理以及司法量刑等领域。其在进行裁判、推理及量刑的过程中也引发了诸多发展隐忧。如算法裁判易威胁司法自主、算法推理易影响实质正义、算法量刑易冲击审判中心主义等。为了排解上述隐忧,需要明确算法裁判的辅助性地位,确定算法裁判的应用范围以及责任归属,建立算法推理的可修正技术正当程序,不断完善人机协同的算法量刑新模式,从整体上提升人工智能算法司法应用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网络犯罪司法解释功能的“扩张化”,具体表现出抽象化、工具化、后果导向的特征。因此,就网络犯罪案件纠纷裁判的“解释”而言,司法应采取“分而裁之”的解释策略,对多元复杂的网络犯罪纠纷进行有条件的“限缩”和“转译”,积极探索“解释、准则、市场、技术”各自作用的边界,以利于良好司法治理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