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象每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一样,沈从文自然也逃脱不了各种各样的批评家手中的各种各样的“尺”和“秤”。建国前,研究沈从文的文章约五十余篇,影响较大的是苏雪林的《沈从文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外“沈从文热”的兴起(已有三人因研究沈从文而获得博士学位),国内研究文章也日渐其多,并出现高潮。据不完全统计,一九八○至一九八四年间,全国有三十多种报刊杂志发表了近五六十篇论文。其中绝大多数是关于作家历史地位、世界观和美学理想,以及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等研究很少)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的研究,也有就短篇小说《雨后》、《丈夫》…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近年来的一些观点和结合作品的实际,对沈从文小说,“性”描写问题,运用系统论观点,从描写目的、描写程度、描写方式和描写效果四个层次上加以分析,并提出了文学作品性描写的综合性的理论批评总标准。在经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之后,作者认为,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青年男女恋爱题材小说的优秀作家,许多作品相当精彩,涉及到性心理、性行为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其描写的目的是健康的,描写程度和描写方式除个别片断失误外是恰当的,在发表的二、三十年代甚至今天,大多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短篇小说,如若从它的刍型——神话期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但在人物肖像描写上,却长期存在着缺乏鲜明的形象性和明确的性格目的的问题。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在古典长篇而主要是外国短篇的影响和启迪下,经鲁迅等大师之手,才逐渐积累起一套较为完备的表现技法,建国后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和提高。本文不拟详细考析肖像描写手法的由来和发展及其在刻划人物方面的重要作用,只想侧重探讨一下当代短篇小说的人物肖像描写,在“写什么”和“怎么写”方面有哪些值得研究和借鉴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