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引言“V为”是一种由动词或动词性语素与“为”相组合而成的语言结构,它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出现频率很高,很值得我们重视和研讨。例如: (1) 他凸出眼珠,好象要化为枪弹,打了过去的样子。(鲁迅) (2) 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郭沫若) (3)涓涓细流可以汇为江河,没有涓涓细流,长江大河也来不了。(吕叔湘) 实际上,“V为”这种语言结构并不仅仅出现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其产生大约可推溯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晚间有一个短小而精采的专题节目,名曰“广而告之”。届时在荧屏上常出现一组组真实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或一幅幅绚丽多姿的自然图景:有的赞颂我们时代的崭新的精神风貌,有的针砭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陈规陋习,有的介绍百科常识,有的讲述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节缩”是为了使语句简明、节拍协调或其他修辞目的而把一些音节过多的词语加以删节或归并的一种修辞方式。例如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的“节缩”。再如“科技”、“外长”等“简称”和“三好”、“四化”等“缩语”也都属于词语的“节缩”。成语是汉语语汇中的一种特殊成分,它与一般词语不同,具有结构的定型性和意义的整体性两个突出的特点,因此,人们也常称之为“固定词组”或“固定短语”。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成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也可以采用“节缩”这种修辞方式,突破成语的习用定格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