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国的社会性质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以前有人提出渤海自建国之日起就进入了封建社会;也有人认为渤海表面是封建化了,但实际上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家长奴役制时期。对于这两种意见,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渤海的社会性质前后发生很大变化,前期是奴隶制社会,后期则是封建社会。粟末靺鞨(初为勿吉粟末部),隋及唐初为高勾丽所役属。高勾丽经过漫长的奴隶制  相似文献   
2.
辽金时期,渤海人长期受异民族统治,与汉、契丹、女真诸族人杂居相处,社会风俗发生显著变异,形成了本族习俗与他族习俗杂揉共存的特征,一方面衣食住等物质习俗的变异十分活跃;另一方面恋爱婚嫁等习俗,却长期按照本族传统习俗发展变化,表现了独特的民俗风情.辽朝和金前期渤海人的经济、社会、信仰、游艺等习俗还保留某些本民族的传统特征,到了金朝后期其习俗多已汉化,本族习俗所剩无几.  相似文献   
3.
4.
女真人建立政权后,经历了由推行女真猛安谋克制度到吸收辽南、北面官制,最后全面推行汉官制的过程,形成了以汉官制为主,融女真、辽制于其中的新官制。汉官制伊始,女真人就牢固把持领导权,尤其军权一般不委以外族人。为使女真人出任各级汉官,广开入仕途径,初以军功、门荫为主,后转向科举与门荫并举。女真人对汉官制的认同,不仅促进了本族的封建化进程,而且丰富了汉官制。金官制成为其后北方民族建立全国性封建政权官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试论金初路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初路制既不同于辽、宋,也与金熙宗在全国实行汉制以后的路制不同,是金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金初路制是因族、因地、因制而设,体现了以女真族为统治民族、以女真族奴隶制为主而形成的具右多种制度并存的明显特点。同时也是由奴隶制政权向封建制政权过渡时期的产物。研究金初  相似文献   
6.
都元帅府是金朝前期国家最高军事机构和统治中原地区最高军政机构。它产生于金对宋战争中,随后逐步健全。出于女真奴隶主集团对中原地区统治的需要,都元帅府迅速由军事统帅机关发展为军政合一的机构。在金朝女真奴隶制向封建制变革和封建制日益深化的过程中,其发展、变迁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国家军政事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婚姻制度和习俗,有它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我国古代东北契丹族进入文明时代后,仍然保留着较为浓厚的原始婚制婚俗遗风。剖析其婚姻制度与习俗,对深入了解和认识契丹社会历史发展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一、契丹婚制基本形态辽代契丹人姓氏基本为耶律、肖二姓,实行两姓通婚制度。皇族婚姻范围相当严格:“王族惟与后族通婚”。贵族与庶族通常亦不许联姻。皇族、后族,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  相似文献   
8.
金代京、都制度 ,最初是在照搬其他民族制度的基础上 ,融入女真民族传统的政治特征而形成的。在金朝不同的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上 ,京、都制度不断调整、变革 ,在女真统治集团对国内各地各民族的种族统治的运作中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金代京、都制度承辽、宋 ,启元、明、清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程妮娜 《文史哲》2006,(3):117-124
辽宋都继承了唐朝在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的政策,奉行因俗而治的方针,在边疆民族地区设立了具有民族特点的行政建置。比较而言,宋对少数民族的统辖不如辽紧密。辽宋民族政策的差异,主要是因为辽契丹统治集团与宋汉族统治集团的政治理念不同,前者重在强力统治,以获取直接的经济利益和兵力的补充为目的;后者则重在绥怀,以寻求民族地区的稳定为目的,不惜以钱、物的赏赐来赢得少数民族的臣服。辽宋这两种不同的民族政策,对以后的各王朝都具有相当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卫绍王即位,标志着金朝开始步入末期,"政乱于内,兵败于外,其灭亡已有征矣"。综合考察各类史料,可知金末三朝共有御史大夫14人。其中2人为汉人,12人为女真人。12位女真人御史大夫中宗室及完颜氏为4人,一般女真人8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