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罗坤瑾 《学术论坛》2012,35(3):164-168
目前我国媒介生态环境已显现一些失衡的迹象:网络媒体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媒介生态格局。自由、多元的网络舆论空间让公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和传播权的同时也带来网络监管的难度。谣言、流言的滋生成为网络媒体无法消除的弊端。从新旧媒介各自的优势看,平民化、大众化、多元化是网络媒体的特征;权威度高、可信度强则是传统媒体的本质。二者只有互为补充才能维系媒介生态环境的平衡。从媒介生态视角重构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导地位和网络媒体的信息补充角色应是媒介生态环境良性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罗坤瑾  邱询旻 《社科纵横》2009,24(10):167-169
本文以《参考消息》中315篇奥运主题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西方媒体对奥运报道的倾向、立场和关注点,总结西方媒体责难中国的原因,从而为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所提出的独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外的中间场域--"公共领域"能否在中国互联网迅速普及的趋势下逐步建立起来?由互联网催生的网民群体是不是"公众群体"?他们是否具备"公众精神"?网络舆论是否公平、公正?尽管标榜自由、民主、平等的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已不可同日而语,但网民群体依然无法与政治、经济强权势力相抗衡,难以形成独立人格、理性辩论的公众群体.因此,目前中国的网络舆论依然处于少数精英领导、多数民众趋同的状态,"公共领域"的建构还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控制论作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流派,它将信息和反馈两个概念引入传播学,同时也给传播学者拓展了研究视野。将控制论引入网络舆论传播的研究中,从宏观到微观解剖网络舆论整个传播流程中的受制因素,能够清晰地发现,网络舆论在构建民间话语场域时必然受到社会环境、传播者/受众、媒介及噪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笔者在探讨了网络舆论受制的多种因素后,提出建立引导网络舆论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喜好青春偶像并希望与之建立浪漫关系。女性崇拜群体与idol(偶像)在新媒体环境下被不断演绎、虚构、幻想、形塑成情人、母子、家人、朋友等多种社会关系的结构。这既是女性青年偶像崇拜的过渡性投射想象,也是其不断强化过渡性客体的自我期望。本研究选取人气组合TFBOYS的崇拜群体为研究样本,以线上观察和线下互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女性崇拜群体在新媒介使用中如何进行偶像崇拜,如何在网络互动中实现青春偶像崇拜的投射想象。  相似文献   
6.
社区感对组织成员具有凝聚人心、促进群体融合的作用。通过对广东汕头“存心善堂”义工微信群的个案研究发现,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的是,新媒介时代的社区感在交际场域、交往方式以及精神、情感的人文回归方面有新的变化,表现为:技术与空间的重叠出现了虚拟共同体与新型共同体;虚拟社区的交往实践改变了群体成员的行动与身份重构;情感的人文回归是整合满足与群际维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发轫于20世纪末的网络民族主义在国内政治领域风起云涌,喧嚣一时.对网络民族主义的多种解读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实质,网络民族主义应是新时期国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与民族精神、民族感情、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密切相关.民族精神是支撑网络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核;网络民族主义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如何引导网络舆论导向,防止网络舆论滑向极端民族主义的深渊是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根植于民族生活的地域环境,从地域环境中追溯民族文化之根是塑造民族文化品牌的研究路径。瑰丽神奇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贵州独特的人文景观。世居于此的各民族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然而,在民族文化的挖掘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明显的缺陷与误区,以致使贵州民族文化产品陷入到一种形式华丽而品牌形象却十分不佳的尴尬境地。本文拟从传播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贵州各民族文化的生存土壤,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塑造民族文化品牌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9.
媒体对司法机关及其活动的监督存在"双刃剑"的作用,即它既可以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也可能会妨碍司法独立.本文透过大众传媒在报道法制新闻,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时与司法活动冲突的现象,从理论、实践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了两者之间冲突的原因,并从制度约束层面探索使二者达到平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