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同毛泽东的谈话中提出了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他说:“我生60多年来,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其所谓‘其兴也孛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够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跳出这个周期率.”他希望“中共诸君”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黄炎培的话,是对中国长期以来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期望和忠告.半个世纪过去,这种忠告在今天仍然有着很强的警诫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50年代中期,当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在中国全面确立之际,中国共产党就提出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在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开始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然  相似文献   
3.
翁绮玲 《探求》2001,(4):18-20
五四运动在广州的深入发展,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领袖人物,为广州青年团的创建奠定了组织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广州的传播,为广州青年团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广州青年团是在共产党组织的指导下创建的,明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党团合一,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活动,是全国青年团工作最好的三个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以苏联模式为榜样,在50年代前期建立起来的。这是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计划体制为中心,以行政管理为主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迅速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所固有的一些弊端便逐渐暴露出来。对此,党中央在50年代中期已经觉察,并为改进经济体制,使之适合中国国情开始了认真的探索。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  相似文献   
5.
60年代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重要时期。周恩来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整个调整期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完整地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勇敢地挑起了领导经济调整、亲自指挥调度的重任,而且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方针,为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完整地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由于三年“大跃进”、反右倾的“左”倾错误,加上1959年、IkX)年的严重自然灾害,以及苏联政府片面终止对我国的经济技术援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