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在对案例区的营造林质量管理工作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划分了营造林质量管理工作的相关利益群体,并进行了利益相关者分析.同时,对营造林质量支持系统中的技术、经营两方面的社区参与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社区营造林质量提高的内在原因--产权制度的变革充分调动了社区群众参与营造林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人群的"量化"的元素和形式化的特征是社会研究的重点,这些问题在中国农村发展的实践领域如农民组织建设过程中却常被忽略了.文章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自然村落中自然人群的规模和其一些基本构成属性进行研究,发现地缘、情趣、性别和年龄等基本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交往的对象和规模,这些特征也是农村发展的干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重要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3.
精英掠权和精英庇护是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且精英掠权仍将是今后农村发展中长期面临的问题,同时如何看待精英在发展干预中的角色也是难以权衡的问题。在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基础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仍将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着。这也是未来发展和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几个自然村的调查,随着劳动力外出,村落空心化表现为村落社会网络的断裂,特别是村落中强社会网络断裂的可能性更大,中青年社会网络、男性社会网络的断裂更为明显。空心化虽然与农民外出选择的机会成本有关系,但同时也与社会身份选择有密切的关系,对青少年而言,尤其是如此。这对当前空心化村落社会网络的恢复和重建思路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苟天来  左停 《社会》2009,29(1):142-161
熟人社会”理论虽被广泛应用,但由于一直没有相应的指标来测量,故逐渐被刻板化。本研究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皖南山区自然村落的人际交往关系为分析对象,从强弱关系的视角,重新测量发现:自然村落内村民之间的网络依赖于间接连接构成;强交往关系中存在大量孤立的个体,而且整体网络断裂的风险也较高;弱交往关系中基本上不存在孤立的个体,其整体网络断裂的风险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自然村落内的村民之间也难以熟知,本研究将这个社会特征概括为弱熟人社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