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人化自然与地球环境问题莫茜“人化自然”的思想,最早是由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他认为,人作为自然的和类的存在物,为了印证自己的本质力量,要“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①“〈……通过工业而形成──尽...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中国电信业所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竞争环境的分析,探讨中国电信业在从原来的计划经济垄断条件下向市场经济竞争条件转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保持自身的高速稳定发展所应采取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生态伦理中自律和他律问题的探讨 ,力图阐明生态道德的建立和作用的实现是内源性和外在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莫茜  牟书 《学术探索》2012,(2):140-142
自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是一种数字化的传播,人们能更方便、迅速地理解视觉形象以及对视觉形象的再创作,关注与研究视觉传播中的虚拟与真实成为重要的议题;在自媒体视觉形象构建的环境当中,大量的视觉信息在改写了当代人的生存体验和交往方式,互文在赋予图像心理共鸣和影响上起着重要作用,自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促进了虚拟的世界和实存的世界同在、同构、交融、互动。  相似文献   
5.
积极开发利用网络条件,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大学的教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提出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用网络对改善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优势所在,并探索了利用网络条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促进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与完善的一些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中 ,科学技术作为对现代社会发展最具有影响的一个因素 ,其中立性已受到广泛的质疑。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已受到关注并值得人们将其考察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受援建灾区过渡房建设单位仪陇县兴都劳务公司委托,仪陇县就业局通过乡镇和社区等基层服务机构积极组织招收和县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专场招聘会,经过严格筛选,60名能工巧匠在就业局的组织和带领下,直奔重灾区安县花荄镇,承担7000多平方米活动板房的施工任务。建筑工人郑文明说:“用勤劳的双手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我国在向现代信息社会迈进的过程中 ,社会劳动主体为适应信息社会一般要求而进行创造力开发所应具备的一般宏观社会环境条件和劳动者个体条件  相似文献   
9.
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时期,在入本身的需求和利益日益受到重视的条件下,对于这个问题进行理论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人的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方面。因为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既不是抽象的、普遍的人,也不是单纯的个体,而是两者的辩证统一.即社会的人。因而,人的价值实现.是个人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的对立统一。个人m值的实现,指的是个人欲求的满足,即个人的生存基本权利、个人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0.
略论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一生的思想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过渡到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从哲学过渡到社会理论的时期。1929年,马尔库塞在德国弗赖堡重新开始学术生涯的时侯,是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接受了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几年后,他则逐渐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到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均简称《手稿》)公开问世,他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这时,他与海德格尔的关系也已分裂,但并没有完全抛弃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而是企图超越他的非历史的存在本体论的界限,把关于人的存在的“实在的意义”引入“人生在世的分析。”因此,他又致力于把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