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胡适的白话译诗为中国白话新诗注入了现代性的血液,中国白话新诗的现代性是翻译的现代性。不仅如此,胡适将白话新诗看成是文艺复兴和再造文明的利器,其白话译诗,作为引进、借鉴和模仿西方精神文化的一种形式,实质上暗含了胡适为寻求现代政治经济文明而模仿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动机,所谓历史的可译性是也。  相似文献   
2.
词义是语言中的词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共同了解的词所反映的事物现象或关系,词的意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是由应用这种语言的集体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对词义的相应理解是体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条件。英、汉两种语言的词义结构和语篇结构在形式上有其本质特点和语用差异。语义上的差异是静态的,语篇上的差异是动态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运用。在语义上,英语词汇意义灵活,含义范围宽,且丰富多变。它客观明晰,以多带少,但并不冗余,其语义是分解型的。汉语词汇词义范围较固定,伸缩性小,独立性大。它主观概括,以少带多,但并不短缺,其语义是浓缩型的,有一种多言不如少言,少言不如不言的精练言语传统。英语语篇衔接严谨,语句内外充满了衔接的逻辑词、语法词、功能词等。语义连贯诉诸理性,因而语篇较长,它具有科学型语言的特质。汉语连贯紧凑,语篇内的句子间直接组合,逻辑连接成分少,语义连贯诉诸意象,因而语篇较短,具有艺术型语言的禀赋。上述差异仅是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特点而已,并非是绝对的此有彼无,而是相对的此强彼弱。民族语言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过去、现在及将来的语言发展规律和趋势。认识它们的差异,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和包括诗歌在内的英汉互译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翻译难,谚语翻译更难。同其它一切翻译一样,谚语的翻译是由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构成的。本文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H.P.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理论为基础,以笔者手头的几本英汉对照谚语集中出现的大量误译为实例,运用语用学理论,阐述了翻译英语谚语既要考虑其生动形象、喻义深刻、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也要重视其承载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指出了对谚语的理解应该包括其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同时也要考虑谚语的义域范围,包括谚语的基本意义、附加意义、褒义和贬义等;对谚语的表达应重视译出谚语用语的雅俗、谚语的民族色彩以及谚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