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国内外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与改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蔡春玲 《学术探索》2007,42(2):7-10
从哲学层面来看,幸福与这样一些问题密切相关:(1)人格力量是幸福的主体条件。“有理想”是人格的信念力量,“有道德”是人格的道德力量,“有文化”是人格的智慧力量,“有纪律”是人格的意志力量,而这些正是每个社会主义公民给自身创造幸福的力量和主体条件。(2)人生和谐是幸福的追求。人的幸福离不开生活的和谐状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存在形式,也是人的幸福生活的存在条件;情感生活和理性生活的和谐统一,既是人生的渴望和追求,又是人生幸福的感受和体验;人际和谐能沟通每个人的情感和心灵、激发和升华生命,带给人对人生的热爱和幸福的感受。(3)劳动创造是幸福的源泉。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为生活而生活,而在于创造生活;只有创造生活的事业,才能使创造者真正体验到幸福的充实感和意义感。  相似文献   
3.
人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邓小平价值观的主体基础。邓小平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在邓小平价值观中不仅将人民作为价值主体,而且将人民作为价值评价的主体;同时还强调人民利益是一切价值中的最高价值。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评价标准;关注人才和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等等,都是邓小平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理工科大学要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整体实力的飞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需要。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遵循自身发展的实际,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坚持正确方向,加强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是高等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和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以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在今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中分析了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加快教学改革,加强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及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幸福研究是当今学术界深入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其研究范畴主要涉及基础理论(包括内涵界定、本质属性、结构要素、元理论学说)和专题研究(包括幸福感、幸福观、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民生幸福、幸福悖论、幸福问题、幸福归因、幸福路径)两大部分,并呈现出一定的现实性、多元性和实证性特点。但对于幸福因素的作用机理、幸福构成的特殊差异和幸福研究的实践创新尚需深入探讨,同时也为幸福研究的理论创新、方法突破和实践深化留下了深入研究的发展空间。借鉴国外成熟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中国特色的幸福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中国化、本土化、特色化的幸福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幸福学研究创新发展的努力方向和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作为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结合的产物 ,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反映了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它提出一整套维护生态平衡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方案 ,为 2 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两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考察与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当前“两课”社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设想,提出了假期校外社会实践的可行性方式,并阐述了具体的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9.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的目的在于"通",关键在于"心",基础在于"民",途径在于"相";"民"心"相"通"四个字既构成了民心相通的内在逻辑关系,也揭示了民心相通的基本运行规律;民心向背既是实现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民心相通的决定因素,也是实现其民心相通目的的前提基础.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民心相通虽然具备一定的地缘、族缘、人缘、文缘、商缘优势,但由于受战略互信、领土争端、政局动荡、投资保护、大国干预、宗教问题、旅游交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面临一些严峻挑战.实现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民心相通需要从心开始,通过政府、文化、经济、旅游、制度等路径选择,运用交心、动心、凝心、化心、合心等实践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民心相通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