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37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苏区第一次党的代表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在党为争取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改建乃至以后的陕甘宁抗日民主政权建设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党史界对于这次会议多论述其在我党政治路线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而于其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制及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作用很少论及。因此,我们在此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五个大的方面论述总结了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在政权效率建设方面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旨在为今天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效率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五个方面从历史的角度用社会学的方法论述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活方式发展变化的实质及其规律,初步探讨了政治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关系,并对生活方式发展变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服务于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农村的婚姻与家庭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人类发展中曾以家庭为单位占有生产资料,组织生产劳动,实行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生息和繁衍后代。社会生活离不开家庭,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而家庭又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由平行的夫妻关系和垂直的父(母)子(女)关系组成,正如《易·序卦》所言:“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即“合二姓之好”达到“上以事宗庙,下以续后世”之目的。就是说,婚姻从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生理上的结合,而本质则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婚姻与家庭的变迁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习俗的变异,而且涉及到伦理道德、社会意识和心理学等许多领域,是社会的缩影。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旧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被彻底推翻,文化意识和社会习俗因之而产生了很大变化,延续近三千年的婚姻与家庭制度亦伴随着一个个政治运动,在每一个历史时期表现也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特征。经济在发展,政治在进步,社会在前进,作为社会生活细胞的家庭与组成家庭之先导婚姻自然而然地也在向完善的方向发展。本文拟就建国四十年来中国农村的婚姻与家  相似文献   
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释放了农村多年积累的生产力和农民长期受到压抑的生产积极性,从1980年到1984年农业生产连续四年获得新发展,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第一次突破4000亿公斤大关,无论单产(241公斤)还是人均(395.5公斤)都创历史最高水平。长期困扰我们的温饱问题,得到初步化解。但是,1985年粮食总产猛跌至3791亿公斤,下降幅度达6.9%,此后两年虽有所恢复,然均未完成当年计划,也未达到1984年水平。如果以1984年为基数,我们可以看到,1985到1988年粮食总产分别减少257亿公斤、158亿公斤、25.5亿公斤和74.5亿公斤。这四年的粮食平均产量3,900亿公斤,比1984年减少1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