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结算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因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由于教师、学生及其环境等因素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存在很多困难.我们应从教师的教学适应能力、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教学的实践环境以及课程的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着手加以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3.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与矛盾.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资金不足、筹资困难、筹资机制不健全.为此,应强化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合理构建政府、集体、社会、个人四方的筹资比例与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合理、动态的筹资标准,增加社会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逐渐实现城乡医疗一体化.每一出资主体内部,可以采取多种渠道与手段融资:政府可以开设合作医疗新税种、发行合作医疗彩票等;集体可以把现有的公共资源用于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村公共服务是"三农"的短板,严重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是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破解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的重要机制.我国农村初步具备了公共服务社区化的条件,使公共服务社区化成为可能: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与实践为公共服务社区化打下了基础;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零距离需求的企盼以及农村面临的社会与经济、就业、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等外部压力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乡村社会结构演进中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乡村社会结构形成了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导致了不同的供给水平与效率.传统乡村社会是一个以宗族组织为主要结合形式的社会,形成了公共产品的社区供给机制.人民公社时期社会结构单一,以政府为主导形成了与之相适应、低水平、但具有较高效率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革开放后,由于新的乡村社会结构没有形成且不稳定,出现了乡村社会结构与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协调,此时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有所提高,但供给相对不足、效率较低.为此,必须重塑稳定的乡村社会结构,改变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以提高其供给效率与水平:培养乡村精英,建立社区精英领导下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培养乡村民间组织,促进社区多元化供给;壮大乡村社区集体经济,促进公共产品的集体供给体制的形成;限制政府权力,建立服务型有限政府.  相似文献   
6.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筹资困境与成本分担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鼓励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因而民办中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壮大,但民办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社会及公众对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忽视其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所以,需要转变这种观念,正确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属性,构建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采取多种融资方式,解决其资金困难。  相似文献   
7.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刺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20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加大地区差别化政策力度,形成东西部产业级差梯度;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宗族是我国农村最古老的组织,在生产力不发达条件下对人类的繁衍、生存与发展作用巨大,新时期仍将继续发挥作用。近30年关于农村宗族的研究涉及到农村宗族产生的原因、改革开放后农村宗族的复兴、农村宗族变化、农村宗族功能等多个方面内容,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农村宗族进行了探索,但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结论也存在争议,对待宗族的态度不客观,对农村宗族的存在持否定态度的学者居多。跳出传统静态思维,结合历史和农村的现实,用一种包容辩证的动态思维看待宗族,所得出的结论将会更为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是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数量,改善结构,弥补政府与市场缺陷的重要模式。A社区与B社区是实行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模式的两个典型成功案例。它们的社区化模式各有特色:在路径选择方面,一个走内源式道路,另一个走外源式道路;在社会资本运用方面,一个以传统社会资本为主,另一个以现代社会资本为主;在权威作用发挥方面,一个以自然型权威为主,另一个以法理型权威为主。这两种模式对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并可得出几点启示:依托"内源"力量,调整"外源"力量;充分利用传统社会资本,积极培育现代社会资本;发挥自然型权威的作用,促进自然型权威与法理型权威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区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重要举措。政府与市场的缺陷,以及脱离农村社区实际、不注重社区内部力量的发动与挖掘造成农村社区建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植根本土文化,尊重农村社区现实,走“内源式”的发展道路,利用“内源式”的发展力量是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法宝。根据“聚族而居”的现实,界定了宗族作用于农村社区建设的源泉——宗族社会资本的概念;另外,针对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政府失灵与市场缺陷,分析宗族社会资本对节约交易成本、克服经济理性、促进社区合作等方面的作用;最后,对宗族通过其网络机制、道德舆论机制、信任与规范机制、声誉机制共同作用于农村社区建设的机理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