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就目前古代汉语语法中的“为动用法”,“处动用法”,“对动用法”等理论进行了探讨,认为古汉语中的特殊谓宾关系决不是因省略介词而形成的,并且认为“为动用法”,“处动用法”,“对动用法”的理论是一致的,它们各自解决了一些局部的语法问题,但并不能概括全部同类语法现象,如用它们提出了“X+V”来概括,更具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陇东地区一直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在这一带流传着一种比较古老的习俗,就是"燎疳".这种风俗一般是在正月二十二和二十三两天内进行.传说中的"疳"是一种怪物,专吃人的鼻子,所以要在正月二十二、二十三这两天进行"燎疳"以除之.  相似文献   
3.
赵献春 《社科纵横》2004,19(3):104-105
西王母神话在其演化的过程中 ,西王母的形态、功能及其周围环境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充分地反映出我国不同文化对它的影响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这一神话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蕴涵不同 ,分别反映了原始文化、世俗文化和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4.
5.
《诗经·卫风·氓》中的“氓”应为“自他归往之民”,即外来移民,《诗经·小雅·采薇》中“不遑启居,严狁之故”中的“启居”。其义应为作息,即过正常生活,徐本《大学语文》文选中的两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人们说话总有一定的听众对象,总有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一定的题旨情趣,还有谈话的上下文,这些与说话人自已一定的身份、思想、修养、性格、职业结合起来,就构成语境.语境包括大至社会环境,小至上下文的一系列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往往不直接见之于字里行间,而是潜藏在语句之外.语境也就这样在语言运用中起着作用,成为语言运用的一种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