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存的银行无所不能的万能论思想及人们对银行作用的过高期望与过份依赖,对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是有碍的,也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因而必须纠正。我们只有既看到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又看到其局限性,才能有效地发挥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一在我国现实经济体制与背景下,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可用“九方块理论”(或“四个层次均衡理论”)来说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存在有四个层次上的均衡:第一个层次的均衡(最高层次的均衡),是指社会生产与人类消费之间的均衡;第二个层次的均衡(次高层次的均衡),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均衡;第三个层次的均衡(中间层次的均衡),  相似文献   
2.
十三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要实现生产的商品化,必须实现生产要素的商品化、生产要素的商品化是生产商品化的条件,同时又是它的必然结果.生产要素的商品化包括资金的商品化、劳动力的商品化、技术的商品化、信息的商品化、房地产的商品化等等.其中,资金的商品化在我国经济体制模式转换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稳定与发展:经济目标的矛盾与统一经济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是所有国家追求的共同目标和面临的共同问题。这因为只有在经济稳定的基础上才能求得经济更快的发展,也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求得经济真正的稳定。所以,无论是负管理宏观经济之责的国家政府,还是为政府决策起咨询作用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4.
一,通货膨胀不引起产出增长条件下的得失观 如果通货膨胀不能引起产出的增长,那么,通货膨胀的作用就只是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这时,整个社会有一部分阶层获得追加价值,而另一部分阶层则失去部分既得利益。并且,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一部分阶层的所得就是那一部分阶层的所失,全社会的总所得等于全社会的总所失。那么,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究竟是谁得谁失?我认为可从如下六个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5.
一、利率功能与我国的现实反差作为一种经济杠杆,利率的作用是很大的.对经济的反映也很灵敏.同时,它对经济的制约关系也较强.利率调高,一方面是闲置货币和闲置资金的所有者受利益诱导将其闲置资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使全社会的资金来源增加;另一方面,借款人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由此产生的利益约束将迫使那些经济效益较差的借款人减少借款,使有限的资金流到效益高的行业、企业和产品上去,社会资金(包括信贷资金)从而全社会的生产要素都会产生优化配置效应.  相似文献   
6.
货币供需均衡问题是近年来得到我国经济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同志都作过认真的探讨,但就我的感受而论,理论界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有一个偏向:都把注意力放在货币供需均衡如何重要上。然而,无论是从货币理论方面还是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讲,它都不是一个主要问题,因为货币流通本身就存在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即使没有国家的人为干预,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也能够达到均衡。不仅金属货币流通能做到这一点,信用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也都能做到这一点。因此,问题不在于货币供需是否均衡,而在于这种均衡是如何取得的。本文就此作些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前辈和同仁。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有没有通货膨胀?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举国上下都很关心。按照多数同志的判断,我国现在不仅存在通货膨胀,而且相当厉害。理由有三条:(1)货币供给量连年大幅度增长;(2)货币供给量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3)物价上升很快,而且波动幅度很大。依我之见,根据这三条,我们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更得不出通货膨胀已到相当严重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一、控制社会总需求的关键在于控制货币供给量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匀速发展需要以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为前提条件。在社会总体供需均衡与失衡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往往在社会总需求上,如何通过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来保持社会总体供需的均衡,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经济问题。社会总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它直接由政府或银行提供的货币形成。货币一  相似文献   
9.
货币供需均衡问题是近年来得到我国经济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同志已经或正在作认真的理论探讨。但是,目前理论界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有一个偏向:都把注意力放在货币供需均衡如何重要上。然而,无论是从货币理论方面来讲还是从货币政策角度去论,它都不是一个主要问题,因为货币流通本身还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即使没有国家的人为干  相似文献   
10.
回顾我国37年以来的利率政策,可以看到我们走过的是一条“V”型道路。它以1978年为分水岭,1949——1948年为不断降低利率水平,简化利率档次阶段;1978年以后则采取了相对应的措施,逐步调高利率水平,增加利率档次,改革利率管理体系。这些政策的出现都有其理论墓础,也产生了一些实际后果。本文试就我国利率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一剖析,以期有助于利率理论问题的探讨和完善利率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