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章试图通过回顾分析对士绅社会、国家与社会理论,以及国家政权建设理论对传统乡村的解读方式,对传统中国国家与乡村的权力关系进行一次知识层面上的梳理。文章以为,当下围绕乡村基层政权建设而出现的争论,应是对传统国家与乡村关系的认知差异,而分歧的解决则需要对传统国家与乡村的动态权力关系进行明确的界定,通过明确国家政权向下延伸的边界、限度。才能进而讨论进行乡村基层政权重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以道光二十年至道光二十二年四川巴县衙门处理的一件民事纠纷案为解读对象,通过审视官民诉讼策略的运用,明晰诉讼展开过程中诉讼主导权的迁移过程。作者认为,清代州县官员在裁决民事纠纷时,实际要同时面临三个方面的压力,即国家的成文法要求、习惯法的制约以及国家的行政要求。  相似文献   
3.
郑金刚 《决策探索》2014,(24):77-78
所谓“吃空饷”,本意是指军队虚报名额、冒支军饷的行为。在古代,由于军队人员总数不仅庞大,而且时常会因为战争、逃亡等产生变动,再加上军权相对独立,难以监管、核查,因此很容易就形成“吃空饷”的温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通过虚报名额来冒取的现象从军队蔓延到地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痼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