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郭冬 《管理科学文摘》2009,(17):179-180
高等职业类院校计算机的课程具有实用性突出、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更加应该注重实践,所以如何优化计算机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革命     
教育是个久说不衰的话题,说学生、说家长、说体制,但对老师,人们的评说却很慎重。一是出于尊重,中国素具尊师传统;二是出于同情,因为老师忒不容易,工作繁重,待遇低;三是出于害怕。怕麻烦。什么麻烦呢?你批评了老师,是会惹来反批评的,老师能讲很多道理,直至证明你的错误。因此,教育改革一二十年来,写教育的文章不少,评说老师这个文化群体的文字却少。或许本文的表述不无偏颇,但我们认为它所反映的问题会值得讨论和商榷,也希望各界有识之士对此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4.
转型期市民文学形象的塑造目标是什么?我以为,新型市民应该是“创造文化”和“为文化所塑造”的新文化品格;是驰骋于市场经济战场上的知识型或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告别了计划经济生存方式的人;是离开“一次性教育模式”,以“终生教育”优化自身素质结构的人;是勇于向自身负面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三部分阐述了吴泰昌散文的价值选择:一是吴泰昌对资料性散文富于历史意义的延续,以资料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手法,为当代文学史留下了可贵的史料;二是吴泰昌对艺术散文的追求,注重散文我的视角,因而很好地寻找到了散文与小说“写人物”的临界角;三是吴泰昌的恋土情结,在大都市唱着村歌,以独特的形式实现“精神返乡”,从而以自己的文化选择,展示着与众不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