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据郭沫若同志说,“仁”是春秋时代的新名词。在孔子以前,没有“仁”这个字。孔子多次论述“仁”,光在《论语》一书中,涉及到“仁”的就有58条,共用“仁”109次。我们同意前人的这一观点:“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开头就说:“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59页)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所以毛泽东同志把它的论述认识论的著作,干脆叫《实践论》。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大特点,一是阶级性,二是实践性。毛泽东同志在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时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实践论》)  相似文献   
3.
关于美是什么和美在哪里的问题,在西方美学史上,争论了有两千多年。十九世纪中期以来,在社会科学上出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在自然科学上出现了巴甫洛夫学说,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的和科学的基础。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审美生活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哲学界、美学界对这一问题,也作了认真的研究,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吕荧同志认为美是意识形态性的东西,在主观不在客观;蔡仪同志认为美是审美对象的客观属性。甚至是自然属性,在客观不在主观,朱光潜先…  相似文献   
4.
1981年第3期《文史哲》发表了周来祥等四位同志关于艺术与情感问题的文章。《编者的话》说:这“四位同志的文章,谈的都是有关艺术与情感的问题,这是一个在文艺学中涉及范围很广,很重要也是很复杂的问题。多年来我们注意研究不够”。我们完全同意这  相似文献   
5.
<正> 美的本质是个老大难问题,但马克思已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它的属性作出回答。曾有人说“美还是一个‘X’”,是个“理论之谜”。这是不妥的。本文仅就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命题,结合巴甫洛夫学说,试作如下浅释。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了美的理论,是从研究人的本质开始的。人的主观创造作用,首先表现在他的思想意识的能动性上。没有思想意识的能动性,就谈不到人在实践中的创造作用。关于人的本质,他是这样说的: “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就在于物种的生活活动方式,而人的物种的特性,就在于他的  相似文献   
6.
<正>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这个“仁”,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品质,更重要地,它还是一种政治思想,即“仁政”,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首先是一个政治思想家。“仁政”是他终生奋斗的目标。 孔子的政治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不仅有明确的政治理想,而且有实现这一理想的政治和组织路线。 下面让我们对孔子的政治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