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诗人。在短短二十七年的生涯中,他为后人留下了近二百四十首诗,其中有不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诗中的一些奇句、警句,堪称为千古独步的绝唱。伟大领袖毛主席很喜欢李贺的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鲁迅先生也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李贺~①。因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李贺诗进行认真的研究。本文不打算对李贺及其诗作进行全面的评论,只着重谈谈李贺诗在语言艺术上的风格和成就。 务去陈言,自铸新辞 将全部李贺诗通读一遍,下一番“沉潜反复,嗟叹咏歌”的功夫,…  相似文献   
2.
《太平广记》是宋初人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专门收集自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该书卷帙浩繁,征引宏富.(凡五百卷,引书四百七十余种.)从汉语史的角度看,由于这部书中保存了数量不少的古代(特别是唐宋时代)的口头语词,它无疑为我们研究汉语  相似文献   
3.
杜诗札记     
<正>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其中恰恰一词,不少注家都训为莺啼声,实则莺啼之声流丽婉转,与恰恰之音大相迳庭。﹝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引《广韵》训为“用心啼”,近人高步瀛不同意其说,谓“用心啼殊不成语,仍以解作莺声为是。”今人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云:“恰恰啼,犹言着意啼。”实即本《猗觉寮杂记》之说。唯清人施鸿保《读杜诗说》谓“……此言独步之时之处,适当莺啼。恰恰者,不一时不一处也,当亦方言,今尚云  相似文献   
4.
伯希和所劫经编号2292卷《维摩诘经讲经文》,经王庆菽先生校录收入《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卷五。王先生在海外迻录此文,并加以校勘,使之得以公诸于世,其功诚不可没。唯因敦煌写本俗语、俗字、假借字较多,又有一些不同于今日的书写特例,所以本篇的校勘亦尚未能尽如人意。尽管自《敦煌变文集》出版后的三十多年间,有徐震堮、蒋礼鸿等先生作了匡谬补阙的工作,但当校而失校或既校而失当的地方仍不在少数。最近我们依据写本原卷(缩微胶卷)对该篇重新进行了校理,现把有关校勘方面的问题辑为一编,予以刊布,望行家指正。又《敦煌变文集》卷五录有伯2122《维摩诘经讲经文》一  相似文献   
5.
《史记·屈原列传》:“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郭沫若同志在《关于屈原》中说:“向来把这放流二字即解为放逐,因此便生出许多龃龉。其实放流只是放浪,屈原被疏之后居于闲位,曾向四处游历过而已”。(《关于屈原》,《沫若文集》卷12,页19)在《屈原研究》一文中,郭老再一次强调说:“一笔糊涂账就  相似文献   
6.
对古代汉语中一些特殊的字和词进行考索,弄清它们的意蕴,这件事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则可以为汉语词源学、词汇史以及词典编纂学提供具体的感性的材料,再则有助于探讨古代作品的思想、艺术以及作者的思想状况。本文即打算在这些方面作一点粗浅的尝试;同时,对于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古文选本的注释上的错误,也想做一点刊谬补缺的工作。由于读书不多,思虑不周,本文所提出的一些看法未必妥当,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1   章太炎《秦献记》:“以斯 于用法,顾使秦之黎献因是得优游论著,亦     斯赞之矣。”其中的“ 于用法”,中华书…  相似文献   
7.
<正> 齐鲁书社出版的《太平广记选》(上册),共选注了《太平广记》中的唐、五代文言短篇小说88篇。书前冠以内容详赡、颇有功力的前言,对《太平广记》的成书经过及其内容作了介绍,并阐述了唐代小说的社会背景、思想倾向、艺术价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所选作品,均在第一条注解中概述其主要内容,并予以分析评价;此外对书中所涉及的三十余种唐人小说专集及其作者,也分别予以介绍和评论。这些都写得精练要约,并时有新知独见。总起来看,《太平广记选》不失为一部好书。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注解方面还有不少可议之处,兹特胪举若干条比较典型的例子,跟该书编选者商榷,并向广大读者请教。交关  相似文献   
8.
向达等六位先生编校的《敦煌变文集》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以下简称《变文集》),先后经徐震堮、蒋礼鸿、刘坚、陈治文、项楚等先生的校勘,发疑正讹、祛惑释滞,解决了该书在校勘上的不少问题。不过,校书如扫落叶,问题很难扫清,笔者细读此书,发现可商订之处仍复不少,因撰《敦煌变文校勘拾遗》一文,揭橥《变文集》在校勘以及标点上的失误凡二十二条,已刊于《中国语文》1983年第2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传统训诂学,由于其主要目的是为经学服务的,对于所谓不登大雅之堂的古代口头语词(即俗语词),向来重视不够。清代第一流的训诂大家,如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俞樾、孙诒让等,在这方面都没有留下什么专著。然而俗语词的研究实在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语文》一九七九年第四期,刘世南同志《谈古文的标点、注释和翻译》一文,指出“现在有些古书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错误较多,原因不外乎三点:(一)不明出处;(二)不知古义;(三)误解文意。”据笔者平日涉猎所及,觉得古书注释中的问题或不止此,仅就其表现形式而言,至少可以归纳为如下数条:(一)望文生训;(二)增字为释;(三)误解俗语词;(四)以今例古;(五)当注而不注。现在逐条举例说明,算是对于刘文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