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关系问题揭开当今世界工业化水平较高国家的农业发展史,可以发现没有哪个国家是离开农业劳动力的外转移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当然,所谓农业现代化并没有绝对的数量标志。各国的农业也是因自己的国情不同而各具千秋的,例如人多地寡的日本农业,是以投入较多的人力和技术,依靠国家的价格保护(其主要农产品国内生产价格是国际市场的2倍左右),维持了较高的土地产出率;美国则是依靠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现代化装备创造出劳动生产率极高的“石油农业”。我国逾9亿农村人口,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亩,而且以劳动力的数量优势创造了较高水平的土地产出率和极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因此,我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以过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追求目标,又无力指望通过保护价格来维持土地的产出水平。于是,依靠农业劳  相似文献   
2.
城乡户籍壁垒是指我国限制人口的自然流动、迁移的户籍管制措施。经济降温以后,城镇就业问题又趋紧张。来自农业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城乡间游离,使全社会的就业矛盾越加复杂。由于种种原因使政府的行为偏重于城市的稳定,所以有关部门在决策时,难免要进一步加固业已存在的城乡户籍壁垒。这样虽然可以一时保持城市人口相对稳定,却使背负越来越重。本文撇开思维定势,试以实现城乡户籍壁垒的能量转换为思路,对有关人口发展的几个问题发表点浅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