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儒家生死观通过对死后世界的悬置,将生死关怀的重点转移到现实人生上来,强调人的道德属性,赋予人的生命以弘道的使命,并以三不朽为具体评价标准,阐释死而不朽的生命境界,为人们提供现实的超越追求。面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困惑,儒家的生死观不失为一种可以借鉴的文化资源,为现代人的人生困惑和生死纠结提供一种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庄子以理性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态度对待生死,力图探讨生死的本质,揭开笼罩在"生死"之上的神秘面纱,以寻求宁静超越的精神境界,为现代人生死困惑的解决提供了参考价值。"道"是其生死智慧的理论基础;"气化"是其对生死的本质界定,生死的变化不过是气的聚散而已。不悦生不恶死及"善生善死"是庄子对生死的态度:既要善待生命,人应该做的、可以做的就是养生,顺其自然地使生命本性得以发挥;又要以旷达的胸怀面对死亡,打破对死亡惧怕的固有态度,以死为息,最终达到一种自在、自然与自由的超然境界,庄子把这种境界称之为"逍遥"。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形成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新农村建设的加速进行,传统的由前代人创造的灿烂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却面临着消失的窘境。为此,我们有必要从代际伦理的角度,为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找准问题的症结,建立有效的实践路径,以使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