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天华是辛亥革命前夕的著名宣传家,他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的舆论准备,且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奋斗了一生。陈天华(1875——1905年)原名星宿,字星台,号思黄,又号过庭,湖南新化人。出身于一个贫穷的落第秀才家庭,幼年替人放牛,生活贫苦。后来他考入提倡新学的新化实业中学堂,他“拾阅新学中书报残纸,慨然欲任天下事”。  相似文献   
2.
《唐律》以儒家封建伦理道德作为立法的理论基础,故“一准乎礼”,前人多已论及。拙文《唐律的特色》于其法学理论与立法技术,拈出四大端,其一为伦常立法的礼教法律观,其核心则为尊尊、亲亲、贵贵,即尊君、孝亲、崇官、兹不赘。封建统治者对预防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亦多是采用正本清源的手法。儒家从事教育事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说明“格”作为中国古代法律形式之一,滥觞于秦汉,源于皇帝的诏敕,近似于“追加法”,起着“会通适变”、“因时制宜”和补常法、成制不足的作用。其次概述了自秦汉至隋“格’的递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秦汉为萌生阶段、西晋为初创阶段、北朝为发展阶段、隋代为成熟阶段的初期。初步论证北魏“以格代科”应在宣武帝统治时期,以补《唐六典》注和日本内田智雄说。  相似文献   
4.
自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论引进法学研究领域后,曾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准方法论”研究观念,如有注重本质研究的观点,经济最终决定的观点,唯物辩证分析的观点,阶级分析的观点等等。这些起着质变的科学研究观念,不仅一扫过去法学研究中沉闷、贫乏、萎缩、僵化的观念,而且至今仍然是指导我们作为研究的基本方法。但由于种种因素,似乎“祖宗成法”不可变的观念,仍然框住了人们的头脑,因此,在研究方法上,缺乏具有时代性的活力。其实任何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论引入某具体学科领域,都会带来不少新的研究观念,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发展着的世界。如是,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