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认为,无论是从学科性质上、还是从研究对象的特性上看,都有必要加强对古代文论范畴的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在以往研究中由于轻视理论思维作用而产生的若干问题,然后指出:广角度地展开文论范畴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古代文论家的理论贡献,勾勒一代文论思潮的运动轨迹和揭示古代文论的发展规律,同时,它对中外文论的比较研究和沟通古今文论的历史联系也具有一定作用和意义,是推进古代文论研究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从文化哲学角度研究古代文论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本文认为,古代文论研究与文化哲学结合,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展示传统文论的历史精神和民族特性,可以使研究者从长期因袭的泛政治化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作者从这一新的角度,对先秦诸子、汉赋和经学、魏晋风神、唐诗底蕴、宋代理学文化、清代考据精神与古代文论的内在历史联系,作了掠影式的随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从哲学、美学和文论的结合上,综合地探讨了有关中庸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先秦儒家的中庸之道很早就被介绍到了西方,一度曾为欧洲启蒙思潮所容纳;古希腊中道在中国的传播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时中国现代文艺美学思想起过一定的影响。作者着重探讨了亚里士多德中庸论的伦理性质、方法论特点及其与孔子中庸之道的差异。本文还评述了罗素与王国维的中庸研究特色。作者认为,作为人类文明思想宝贵遗产的东、西方黄金中道,必将会被整合到世界文化思想体系的总图景中。  相似文献   
4.
一 《旧约·创始纪》载:地球上人类的语言原是一样的。在一次东迁途中,人类发现了一片沃原,便准备筑城,造高耸入天的塔,为着永远免遭离散之苦。此举惹怒了造物主。于是,造物主变乱了人类的语言,使其散居世界各地,互不往来。这个颇富哲理的神话,是人类为寻觅共同语言而产生的苦闷象征。爱因斯坦终于因此而联想到彼时科学界之状况,不无感慨地说:“每一位严肃的科学工作者都痛苦地意识到,他们被违反本意地放逐到一个在不断缩小着的知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西方文学与中古东方文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史的角度对中世纪欧洲文学与中古东方文学作了整体上的比较研究,指出其在宗教独断与主题多元、骑士文学盛行与武士文学兴起、城市文学形成与市民文学繁荣诸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对这些文学现象在历史通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复杂性、矛盾性及其性质差异作了具体、细微的剖析。这一比较对研究东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交融、分化乃至裂变现象有较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 在当代,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已成为一项现实任务。继续开发和研究民族文论遗产,则是完成此项工程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周扬指出:“科学史上的无数实例已证明,没有先进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就难于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美学》第三期第4页)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逐步形成和完善适应本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作为中国哲学原点的《易经》文本的思维特性,并与《诗经》的思维方式作了比较,认为《易经》与《诗经》是中华民族思维不同的两列系统,二者之间不存在源流关系。《易经》的卦画符号不涵有文学的象征意义,自然亦非文学形象思维的滥觞。进而作者具体而微地辨析了长期以来被混淆的“比”与“兴”两个概念在内涵上的质的区别,认为前者主理,后者主情。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墨子的以“三表法”为核心的方法论思想远较其文学和美学的“尚用”观念富有独创性。如果说孔子的仁学方法思想尚紧裹在其仁学本体的内核之中,那末墨子则已开始将方法论作为相对独立于本体论之外的一种研究对象进行思考了。本文比较了墨子和孔子的思维方式之异同,认为墨子正是在对孔子方法思想的反思和持异基础之上建构起他的方法学说的。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文学方法论的研究勃兴是当代文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科体系更新的必然。现行文学理论框架,已经远远脱离了我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实际;机械、独断的文学批评标准法式则令人感到面目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