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国时期陕西棉麦良种改进的成就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陕西大规模引进、培育和推广棉麦良种,成效显著;到1945年,改良棉种植面积已占当年陕西植棉总面积的91%,良种小麦推广面积7年之内扩大100余倍,这不仅使陕西经济获益匪浅,也泽及全国,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究其原因,一是引进和培育相结合,使良种推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二是农事机关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协调各种组织、机构和农民一道促进良种推广;三是引入市场机制,刺激农民主动按科学方法推广良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未来中国如何更好发展“大城市”为主题,探讨新时期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作用。首先,本文从都市圈视角回答大城市规模扩张的原因及其潜在边界。在此基础上,分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影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进一步强化“中心—外围”的城市体系与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都市圈的一体化会带来服务业型消费岗位向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市中心城区集中,人流也将呈现出“向心”特征。综合来看,信息技术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将加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本文认为政策上应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发挥都市圈和城市群引领现代化增长的功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乡村社会治理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应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充分实现传统社会资本与现代资源配置机制的互补。研究发现,传统乡村治理结构在当前乡村社会仍然在发挥作用,随着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传统资源配置机制的弊端在逐渐弱化,而其有利的一面依然保持。经济发展进程本身会自动淘汰传统资源配置机制的糟粕,保留其有利的一面。因此,政府可利用传统乡村治理结构中有利的一面,与之良性互动与配合,毋须急于去取代它,但要警惕基层政府的滥权之害。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9年江苏常州企业和企业家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企业拥有的各种政治资源有利于企业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土地审批以及政府合同.具体而言:来自企业所有成员的政治资源对企业获得各种经济回报有更强的解释力,这说明不应忽略员工政治资源的作用;企业家的政治参与(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政府顾问参事)要比企业家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或民主党派成员)的作用更为明显;企业规模的作用并不总是有效的,而企业历史以及加入行业协会这些因素则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面临严重的政府债务风险,主要表现为欠发达地区政府负债率更高的状况。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受制于地理和区位条件,劳动力在区域间流动不够充分,又无法有自主的货币政策,使得欠发达地区难以提升竞争力,同时有大量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因此,在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增长动力不足、依赖转移支付、扩张政府债务这三者之间的权衡和组合,简称“增长-补贴-债务的三角悖论”。本文基于统一货币区视角的空间政治经济学,提出中国经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三阶段论”,展现了增长、补贴、债务的交替关系,并指出了欠发达地区举债的道德风险机制。中国未来应通过推进劳动力完全自由流动、充分发挥经济集聚功能和推进央地关系改革改善大国空间治理,从根本上缓解政府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导言刘志(专题主持人)中国的“双碳”目标自2020年9月被明确提出以来,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之路的热切讨论。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里,讨论的重点从宏观层面的“大战略”“大路径”,逐渐深入到微观层面的技术路径、操作实践等具体问题。这些广泛的讨论为节能减排的决策和行动计划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上,如果片面限制大城市的扩张,鼓励小城镇发展,片面强调区域经济的均等化,将无法充分发挥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经济集聚发展的好处.为此,必须克服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打破城乡间和地区问分割的制度障碍,促进城市内部的社会和谐,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并由此最终实现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模与包容性就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铭  高虹  佐藤宏 《中国社会科学》2012,(10):47-66,206
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个人的就业概率,而不像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外来移民会挤占原有居民的就业机会。使用工具变量,对个人层面的就业决定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城市规模每扩大1%,个人的就业概率平均提高0.039—0.041个百分点。此外,城市规模扩大的就业增加效应对于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并不相同。总的来说,较高技能和较低技能组别的劳动力均从城市规模的扩大中得到了好处,其中较低技能组别劳动力的受益程度最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影响中等技能水平劳动力的就业概率。因此,采取城市人口规模的限制措施,并且特别针对低技能劳动力进行限制,将导致效率与公平兼失的局面,不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本身也循着改革和开放的道路在发展着。对于中国的经济学家而言,运用现代经济学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对转轨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展开研究,并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提供...  相似文献   
10.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倾向于保持战前正常教育体系而稍加损益。循此思路,国民政府将大部分大学搬迁到后方,并于1939年制订了“战时应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国民政府的这一政策得到了大学界从校长、教授到学生的普遍支持,朝野就“抗战建国”并举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