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探讨学人在台湾光复初期教育重建中的奠基性作用,分析他们在教育界开展的以"启蒙"为导向的文化建设,以及他们在去除日本殖民教育影响基础上大力推广国语等活动,可以看到学人们在台湾教育事业推进过程中发挥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光复后台湾教育的去殖民化、台湾与大陆教育的迅速整合、自由主义教育初露端倪等层面的探讨,论述了这一时期台湾教育转型是台湾教育总体转型的初始形态.在这一初始形态的形成过程中,台湾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相互印证,都获得了合乎理性的充分发展,这对日后台湾发生的多次教育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向警予(1895——1928年)是中共建党初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早期中国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向警予在其革命生涯中十分关注妇女解放问题,对与这一问题密切相连的女子教育亦十分重视,曾发表过许多有关见解。长期以来,学术界多从党史研究的角度对向警予的社会政治观及其革命活动进行阐释和研讨,而较少教育史的角度对其兴办女子教育的实践和关于女子教育方面的真知灼见进行研究,笔者试图对此进行一些粗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日据时期台湾皇民化运动的实质和思想基础、皇民化运动的发展阶段、皇民化运动的内容构成、皇民化运动的社会危害性等。认为皇民化是帝国主义时代所特有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同化运动,随着日本的战败,这一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5.
福建协和大学是由基督教会创办的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一所大学,抗战期间内迁至闽北山区的邵武继续办学。在艰苦的战时环境中,师生发扬爱国精神,同仇敌汽,坚持抗战事业,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笔者试图对已往史学界较少涉及的这所大学师生在抗战时期的表现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知识界的觉醒和奋起。一、揭露汉奸、投降派及置国难于不顾的人士的丑恶嘴脸,表达抗战到底的决心。抗战初期,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从重庆出走,卖身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消息传到福建,各界一致声/,…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清中叶以前,女子只能在家庭中接受一些粗浅的教育,封建势力不允许女子进入学塾读书。中英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创办专门的女子学校,教会控制的《万国公报》等对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戊戌变法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人士将兴办女学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时务报》、《湘学报》上撰文予以大力鼓吹。这些活动有力地促成了女子教育由萌芽至勃兴。庚子事变后,女子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风气既开,京师及各省兴办的学校逐渐增多,既有普通中小学  相似文献   
7.
黄新宪 《东南学术》2006,(6):161-168
公学校是日据时期专为台湾人子弟设立的一种基础教育机构,存在时间较长,在台湾近代教育史上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公学校产生、发展的考察和主要特点的揭示,认为这一教育机构是日据当局对台湾民众实行民族歧视的产物,具有显而易见的殖民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日据时期台湾皇民化运动的实质和思想基础、皇民化运动的发展阶段、皇民化运动的内容构成、皇民化运动的社会危害性等。认为皇民化是帝国主义时代所特有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同化运动,随着日本的战败,这一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洋务派大官僚。对张之洞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已有不少论著谈及,但对张之洞早期治学观的探讨性著述则不多见,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探讨。 1873年,时年36岁的张之洞任四川学政。1875年春天,在整顿川省科举积弊之后,创建了尊经书院,于公务之暇常到书院讲学。在教学实践中,深感“蜀中人士聪敏,解悟向善,好胜不膠已见,易于鼓动,远胜他省。”如能引伸触长,异日必有可观。为此,写了《輶  相似文献   
10.
黄新宪 《东南学术》2005,(3):154-163
本文通过对日本教育家伊泽修二在日据初期于台湾施行的一系列教育举措的分析,认为伊泽修二与台湾殖民教育发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