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不得不停止了对中国的战略进攻。战略进攻阶段的完结,是日本速战速决“一击亡华”计划破产的最主要标志。停止战略进攻,对日本侵华政策的推进,无疑是个带根本性的重大挫折。就军事上的主动与被动而言,“战略的主动地位,自然以战略的进攻战为较能掌握和发挥。”在敌之战略进攻阶段,日本处于战争中的主动地位。但敌之此种主动地位,进入1938年后,较之1937年时已有所减杀。而且,敌之战略主动地位“随共战略进攻的停止而结束”。在尔后的相持阶段中,敌虽仍有战役战术上的某些主动地位,但就全局而言,日本在战略上的主动地位已经基本丧失。  相似文献   
2.
张太雷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要创建人。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为我党早期与共产国际建立联系,特别是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马林在华活动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林(Maring,1883——1942),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Hendricus J.F.M.Sneevliet),一八八三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他曾用过以下化名:Maring(马林)、Marting(马丁)、Marling(马灵)、Mareng(马伦)、Malin(马林)、Slevelet(斯列夫利特)、Dr.Simon(西蒙博士)、Mr.Philip(菲力浦先  相似文献   
4.
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诞生6月17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市西门外西仑街石皮场外祖父薛锦元家。原名曾让,字泰来,谱名孝曾,学名张复,又名春木、春之。参加革命后始名太雷。此外,还用过大雷、大、太、椿、椿年、之椿等笔名。祖父名锷,原名锟,字开基,号翔云,世居常州府武进县西下塘,是个读书人,在清季为五品衔后选府经历。父张光斗,行二,原名惠畴,又名汝舟,字子义,号亮采,生于一八六九年(清同治八年)二月二十日,为武进县邑庠生,因家境清寒,招赘于同邑薛家。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芦沟桥事变,发动了以灭亡中国为目标的全面侵华战争。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是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是它妄图称霸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全部侵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采用速战速决的战略进攻方针。“在一九三七年和一九三八年,日本军阀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故用其主要力量向国民党战线进攻,对它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出了科学的结论。《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从而,在肯定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内部社会历史条件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当时有利的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历史进程是由多方面因素合力推进的结果,只有仔细研究各种因素,才能更好地揭示它的本来面目,从而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近年来,有些同志对建党时期共产国际的作用做了不少探索,尽管对某些问题的论述方面还不很完善与确切,但总的来说,对进一步研究党的历史是有益的。只有更好地贯彻党的“百家争鸣”方针,才能把党史研究工作推向前进。笔者本着这一精神,对我党初创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始于何时?有的著作认为是在1922年4月底5月初的广州会议和6月党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有的著作认为是1922年党的“二大”和同年8月党在西湖召开的中央全会。然而,笔者认为,统一战线思想开始出现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由于受到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代中期,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夜。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力侵占我国东北四省;进而以武力为后盾,图谋分割我国华北。为此,在军事、政治入侵的同时,又在所谓冀东“停战区”进行大规模饿运和武装走私,既严重危害了中国社会经济,也损害了西方国家在华既得利盆,引起了世界上的强烈反响。达就是三十年代中期的冀东走私问题。冀东走私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侵略者一手操纵的,是日本企图分离华北、进而灭亡中国政策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根据中日两国的档案资料和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这一课题作一比较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在党史人物研究工作中,对于我党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广州起义主要领导人张太雷同志生平的研究已有一些同志作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其中也包括一些史实问题。关于张太雷一生中去过几次苏联的问题,国内学术界说法不一。有的著作中提出张太雷去过苏联六次。1981年,笔者和其他同志合写的《张太雷年谱》①中曾认为张太雷去苏联四次。近两年来,笔者查阅有关书刊资料,对互相矛盾的说法作了比较和核对,认为张太雷去苏联的次数可以肯定的只有两次,另外三次可以否定,还有一次有很大的疑问,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按时间顺序,对已经被提出的各次张太雷去苏联的说法,根据目前已掌握的资料,一一说明自己的意见,以期引起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