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岗的“辩证唯物论大纲”一书最近已先后受到批判,但由于该书发行数量不少,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该书中理论联系实际底庸俗化与简单化的错误,仍有进一步揭露与批判的必要。理论与实践底不可分割的联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原则之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无比威力的表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必须以理论与实践一致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经常教导我们:不要单纯地为学习理论而去学习理论,而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现代化的多样性现代化是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不断更新的特定的过程。从哲学的意义来观察,现代化意味着人们在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中取得巨大的节节胜利,这就是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因而,同时必然导致人们在人际关系上,即社会的诸阶级、诸阶层、诸集  相似文献   
3.
简论朱次琦     
清咸同年间,说起岭南学者,人们一定举出陈东塾、朱九江二人。朱九江在我国近代思想史上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他的门人简朝亮、康有为等在不同方面,对他的思想有所发挥,有所成就。朱九江死后,在岭南地区好几代人以至海外华侨当中,仍然有口皆碑。因此,研究一下这个人物,是有一定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中央两报一刊元旦社论指出:要继续开展对尊孔反法思想的批判,并号召努力读一点历史。这对于深入批判林彪路线的极右实质,对于搞好上层建筑包括各个文化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就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在几个历史阶段上根本对立和斗争的主要问题,进行阶级分析,以期明确儒法斗争的政治实质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好地把历史批判和现实斗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证戊戌维新运动不是什么改良主义性质,而是一场非爆发性质变的、不彻底的、失败了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这个阶级诞生后取得政权的第一次尝试。这场运动的哲学基础也不是庸俗进化论,而主要是唯心辩证法主变哲学。这些论点在学术讨论中富有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6.
容闳,字纯甫,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1828年生于澳门,1912年在美国逝世。容闳一生经历了我国近代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整个历史时期,还卷入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某些反清的武装斗争事件。他在青年时赴美国留学共八年(1847—  相似文献   
7.
前言《商君书》是战国后期商鞅学派辑录而成,成书约在秦昭王时代。它基本上忠实地记述了商鞅辅佐秦孝公进行封建主义变法改革的情况和思想理论。《画策》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篇。“画策”的意思同“战略部署”相类。全篇的中心思想是:以秦国为根据地,厉行法治,富国强兵,通过统一战争,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全中国统一国家。商鞅认为:“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这一战略方针是有远见的,也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孝公以后的秦国五代君主,基本上奉行这一方针。秦王嬴政亲政以后,“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他的“长策”,也还  相似文献   
8.
在无神论史的研究中,要确定某些学说属于无神论或有神论,也就是说,要准确无误地区别作为理论体系的无神论和有神论,往往不是简单易行的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无神论在发展中尚未达到彻底的科学无神论的水平,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总是不彻底的,科学根据不充分的。其中,有不少学说,既有无神论的观点,也有有神论的观点;此外,宗教神学在同唯物论和无神论斗争中,也往往采取隐蔽的和  相似文献   
9.
理学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其中有客观唯心主义学说,有主观唯心主义学说,也有唯物主义学说。同样地,它也包括有神论和无种论。不可以笼统地说理学是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也不可以笼统地说理学是有神论或无神论。但是,如果我们不是从定义出发,而是从理学史的历史实际出发,我们将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理学家中周、程、张、朱等人的鬼神观,非常引人注目,他们似都否认有神  相似文献   
10.
许崇清先生在中国现代教育史和教育思想史上,都是一代宗师。他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并且致力于使二者互相结合,互相促进。许先生的一生,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新理论体系,是不断追求真理的一生;同时,他时刻在革命实践上、在教育行政和教学的实践上以及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上,与理论紧密结合,在我国教育史上作出卓越的贡献,因而又是不断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