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德懋(174l—1793,字懋官,号青庄馆等),是李朝末期著名的诗学家.他十分珍视继承朝鲜与中国在审美和艺术活动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入探究诗歌的本质规律与审美规律,最终确立了包涵“情感论”、“言意论”、“通变论”内容的较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其中,“通变论”的思想,作为一种开放的诗学思想体系,为其它诗学理论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本文拟就李德懋“通变论”的诗学思想,做一番细致、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2.
崔承喜对中国舞蹈的影响李爱顺,丛光本世纪初,“崔承喜”这个平凡的名字,曾一度为朝鲜、中国、日本等亚洲各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所熟知,她精湛的舞蹈艺术,征服了世界各国舞蹈爱好者们的心。象崔承喜这样汲取东方、乃至全世界舞蹈艺术精华,从而创立起较科学、系统、崭...  相似文献   
3.
对于诗歌的本质,历来有“言志”与“缘情”二说。李德懋针对李朝文坛只标谤“理”而否定“情”的倾向,通过阐析诗歌创作的情感(真情、怨愤之情)心态、流程、特性以及诗歌的创作、欣赏规律,揭示出了情感(融“理”)的真诚发露能够成为诗歌本质特征的根本所在,纠正了当时偏向的情理关系。  相似文献   
4.
5.
为了探索新的文学研究方法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外国文学批评,《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广东商学院等联合举办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全国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于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10月30 日为报到注册时间)在武汉市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宾馆举行。会议在“文学伦理学批评”  相似文献   
6.
科研信息     
延边社会科学院文艺研究所自8月12日至14日,在延吉召开了“新时期中国朝鲜族文艺研讨会”。40多位与会的中、韩两国学者、专家,共发表30多篇论文。会议剖析、总结了新时期中国朝鲜族文艺所走过的历程,并通过与韩国、朝鲜、日本文艺相比较,指出中国朝鲜族文  相似文献   
7.
丛光 《延边大学学报》2005,38(4):124-124
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共同组织的第七次(2003-2004年度)全省期刊等级评审工作,自2005年8月30日开始,经过评委紧张有序的工作,于2005年10月31日评出吉林省、一、二、三级期刊。全省有235种期刊,出版不足两年或休刊的期刊、更名不足两年的期刊及部  相似文献   
8.
丛光 《延边大学学报》2006,39(1):112-112
2006年1月6日下午,我校第二次科研工作会议在综合楼学术报告厅召开。我校党委书记金熙政、校长金柄珉、副校长朴兴镇、副校长朴永浩、副校长盖同祥、纪委书记金永春、副校长于永和、副校长崔炯谟及各学院院长、副院长、教授等1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处长金青松主持。会议以“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第一次科研工作会以来的工作经验,进一步营造科研氛围、培养学术精神、提升科研水平、凝炼学术特色,努力推动我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主题。由副校长崔炯谟作了题为“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我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04年11月8日~10日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广州召开。这次大会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承办,参加人数达200多名。中央宣传部出版局、教育部社政司、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部门、单位的有关领导应邀到会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朝文学交流是一种不均衡的双向交流过程。朝鲜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大量接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基本上扮演了接受者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朝鲜文学只是单向吸纳中国文学的“营养”,而不对中国文学产生任何影响。楚亭朴齐家的文学作品对清代文坛所产生的影响,恰好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