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价值问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理论和实际生活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我国,近十余年来,在为数众多的青年学生中是一个“热点”。对这一问题,历来其说不一,奇见杂陈。归结起来主要有这样一些观点:(1)人的价值在于占有;(2)人的价值在于索取;(3)人的价值在于奉献;(4)人的价值在于人自身的自我设计、自我选择;(5)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相似文献   
2.
26人供养一个官员的困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玉岭 《决策》2005,(4):10-11
百姓中流传一句谚语:“星多月不明。官多不安宁。”当官的人太多了.必然无事找事,无中生有,无事生非,也必然导致机构的无限膨胀和财政供养人员的无限增长。  相似文献   
3.
举世震惊的黄禹锡造假干细胞事件,在让韩国科技界蒙羞的同时,也在全球科技界引发轩然大波,产生极大的震荡与反思!中国有学者呼吁说:应以此为鉴,决不能让"黄禹锡事件"在中国重演。作为中国科学界本身,又是如何看待这起事件的呢?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几位两院院士和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六、七十年代,曾经流传过这样一种说法,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观察、分析和衡量一切是非的标准”。其理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过去实践检验过的伟大真理,所以是衡量一切是非的标准。”到了八、九十年代,又有人提出马列主义“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真理,到了20世纪改革开放的今天已经过时,不再适用了。”显然,前者是绝对主义的真理观,后者是相对主义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生活中,当某一件事一经结束或正在进行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问:“有没有效果?”或“效果如何?”这里所说的也就是实践的社会效果(可简称为效果)。实践同它的效果不可分离。实践的意义取决于它的社会效果。没有效果的实践是没有意义的。但效果在质上有利害之分,在量上有大小之别。研究效果的意义就在于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避免有害的效果,获得最大的有益效果。而实践的效果只能实现于主体和客休的  相似文献   
6.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这位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展示出新世界、新时代、新人类的远景的最伟大的思想家”,坐在自己的书桌旁“与世长辞了”。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在理论上的卓越贡献时指出:“在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发现中”,最突出的有两大发现,“第一点就是他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这位科学巨匠”不仅在理论上作出了  相似文献   
7.
把实践仅仅看作是认识论范畴,这是我国理论界的传统理解。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就想突破这种看法,认为实践不仅是认识论范畴,而且首先更重要的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范畴。近来读了郑国平同志的《有关“实践”问题的三点质疑》一文(《杭州大学学报》1980第3期,以下简称《质疑》),他认为不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不同意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最主要的实践是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这些提法,否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尽管在具体论述中,此文能给人以一定的启发,但这些观点我们是不能同意的。这些观点说明了从纯认识论角度考察实践会把我们引向何处。本文想就此谈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郑国平等诸同志。  相似文献   
8.
在进入新年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南海连续召开5次座谈会,主题都是围绕一个内容——教育。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参事,著名经济学家任玉岭在与本刊特约顾问朱敏对话时指出,作为农业大国,要解映中国的"三农"问题,就必须通过城镇化道路,分流和减少农民。任玉岭强调,必须看到,对城镇化的认识,决定着城镇化的命运。当今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之时,最重要的是在为什么推进城镇化和怎样推进城镇化方面找准位置,端正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任玉岭 《决策》2005,(12):34-35
水资源的污染和锐减已经十分突出。再不给予高度重视,水资源将会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应该把水资源的利用保护上升为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