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哥特时期是欧洲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但在一些知名的百科全书中却没有它的位置。有的著作提到它时,注者也只解释为“中古时期”。中古时期亦称中世纪,它的起迄时限一直没有确定。有影响的美国三卷本《世界史》的作者说:“我们所用的中世纪这个名词,是指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上限起于欧洲民族大动荡之后,下限止于文艺复兴开始。而苏联十卷本《世界通史》则将中世纪定为五到十七世纪,指“由奴隶社会的崩溃到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一段时间”,包含着整个封建时代。可见,把中世纪与哥特时期等同起来,单从时限上说,也极不明确。笔者认为,哥特时期是指欧洲各民族大动荡,特别是日耳曼人大动荡那个时期,而不是社会形态的分期。如果这样的认识是可取的,那么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发动全线总进攻,就可说是哥特时期的序幕,民族大迁徙是它的高潮,北欧海盗时期则似可看作它的尾声。这段时间之所以能够称为哥特时期,是因为哥特人在民族大动荡中曾经扮演过特别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古代印度泛指南亚次大陆。马克思说它的地理结构与意大利相似,可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秉性高尚,比意大利人更精细更灵巧”,“这个国家曾是我们的语言、我们的宗教的发祥地”。①它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变迁,宗教信仰不断发生变化,但是,从古代到近代,印度人对宗教都是十分虔诚的。20世纪初,漫游和考察南亚和东南亚的英国学者查尔斯·埃利奥特说:“印度民族心理特别喜爱宗教,并在宗教中获得充分表现,甚于其他各国。……上自君主下至农民,多数印度人对于神学感兴趣,而且往往对它具有热烈的情感。”②印度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