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八十年代末先锋派文学以文本实验为特征,对传统文学思维等进行的多种层面的颠覆,是以对文学本身的解放为宗旨的;而进入九十年代,时尚消费文学的“前卫”和“先锋”行动却具有颠覆文学本身存在的危险特质。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先锋文学状态这一内在发展脉络的把握和体认需要一种清醒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2.
汉语写作民族性和本土性的自觉意识的形成 ,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息息相关。自我身份意识的确认 ,是汉语写作能否参与文化大语境交流并获得文化认同的关键。“中国形象”在百年中国现代性历史中的发展充满艰辛和问题 ,中国形象正在被世界重新认识和阐释。在全球化时期 ,汉语写作的意义在于传承和拓展中国精神的文化表达形态 ,亟需在文化创新和精神推进层面向世界展示东方魅力  相似文献   
3.
理解中国当代文论的言说语境,是探讨海德格尔与中国当代文论之间关系的一个前提.因为,中国的"海德格尔热"是随着"西风东渐"的大潮裹挟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从事西方当代文论和中西文艺美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始终坚持人文学者的学术使命感和思想前沿性。他的许多研究中西文化的学术著作在国内学界都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尤其是近十年来,他致力于全球化语境中本土思想价值的重建,第一个提出"发现东方和中国文化输出"的理论,不仅具有推进新世纪中国学术世界性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国人文学者参与未来人类建设的深邃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