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im)是廿世纪六十年代末在法国兴起的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a lism)的主要代表理论,它对当代哲学,文学批评和美学等学科产生着日益广泛的影响。本文从当代语言哲学讨论的热点——语言、存在和隐喻——出发,着重剖析其代表人物雅克·德里达(J.Derrida,1930——)的基本思想,力图证实德里达是一位学有渊源和具有独创性的哲学家,决非尼采似的虚无主义者和非理性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当今现代性论争的焦点之一。现代性重建派只强调康德哲学中的知性立法的一面 ,而忽视了理性的规范作用。后现代主义则与之相反。其实 ,双方都歪曲了康德有关知性立法和理性规范的论述的本意。康德是要指出知性立法和理性规范是相互制衡的 ,也即互相渗透和互为解放力量的。因而 ,现代性危机的原因不在于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化 ,这只是表面现象 ,而在于知性立法和理性规范之间互相制衡的机制遭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3.
郑也夫先生的文章我很爱读。原先以为他只是善于“小中见大”,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道”,如今读过他新近出版的《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方知也夫先生亦擅长理论营构,而且以往的许多作品早已作了铺垫,这本书算是水到渠成之作。跟鲍德里亚(也译做波德里亚)、卢瑞和马尔库塞等思想家不同,也夫先生不仅阐释了西方上世纪60年代末出现并正在今日中国生成着的消费社会的内在机制,而且着力勾勒了“现今社会中已经和即将出现的趋势”,即后消费时代的生活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揭示梅罗-庞蒂是怎样把生活体验与表达之间的辩证法建立在对行为主义和格式塔理论的创造性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即行为的“格式塔”不仅是处于刺激—本能反应的关系之中,而且更是处于一种被知觉—加工的关系之中。这也就是说,它拥有一种在创造性的加工活动中把握被知觉的意义的能力。当然,这种创造不能从绝对的意义上去理解,因为它的目的是激发起其他一些创造,并同时被整合进历史的“格式塔”之中。  相似文献   
5.
梅罗庞蒂对黑格尔与马克思的辩证法的现象学的解释是从他对现代性危机的界定出发的。他认为 ,现代性的危机是理性模糊性的历史表现 ,在这一方面 ,黑格尔与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与现象学一致的 ,即历史的发展不是命定的 ,它还依赖于人的创造和愿望。只要人类认识到任何社会模式都不是普世主义的 ,而是对历史模糊性的一次把握和知觉 ,其目的在于激发人们去创造出更多、更新的模式和制度 ,那么人类就不难走出现代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梅罗-庞蒂的<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等晚期作品,通过澄清他的肉体概念,揭示其从知觉现象学到肉体本体论的转向,即意向生活不仅是主体向世界的生存投射和世界向主体的生存投射,而且还是存在的自身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梅罗-庞蒂在各个时期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读解,力图揭示他是如何走出胡塞尔有关"他我"(l'alter ego)的困境,而把主体间的世界界定为"肉体"(la chair),其中我与他人相互开放、相互交织;这对于理解他的知觉现象学和肉体本体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思想史上,近代古典理性概念是如何形成的问题是理解近代哲学革命的关键。在中世纪晚期,占主导地位的是亚里士多德和阿奎那的审慎理性概念,经过巴特鲁斯主义和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发挥,最后被蒙田推向极端——怀疑理性。为了克服这种怀疑论,笛卡尔在伽利略新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普遍数学为导向的数学理性概念,不仅为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础,而且标志着近代古典理性概念正式成型。  相似文献   
9.
“结构”谜思:从列维-斯特劳斯、梅洛-庞蒂到布尔迪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结构"概念为中心,剖析了列维-斯特劳斯对结构的经典解释和梅洛-庞蒂、布尔迪厄的批评,认为作为结构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凸现出来的不同图景,列维-斯特劳斯的宏大叙事模式与后结构主义的微观分析策略反映了结构概念不同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最近,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举行学术讨论会,以“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为主题,围绕总体反思和方法论等专题,展开讨论。现将发言内容摘要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