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前赤壁赋》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如何指导阅读能力有限的学生,比较深入地赏析这篇名作,而不是流于肤浅地串讲课文,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它写得文情并茂,仪态万方。行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篇文章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诗情、画意和理趣自然交融,相得益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写景、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安排这三者的关系?我是这样考虑的:文章写景的部分富有形象性,具体可感,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议论的部分,可以说是文章的重点和灵魂,但如果立足于“议”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