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波澜壮阔的唐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转折时期的一个阶级斗争高潮。我国封建社会从前期转向后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动。它们都或多或少和这次农民战争有关。因之唐末农民战争就具有许多特点。研究和阐明这些特点,无疑地是史学工作者的战斗任务。本文仅就其中的若干问题略作探索。  相似文献   
2.
钓鱼城之战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二五九年宋蒙战争中,钓鱼城(今四川合川县东十里)南宋军民在围敌重重、孤垒悬江的险恶情况下,凭借钓鱼城所处的有利地形,充分发挥了作战力量,最后终于取得了重创蒙哥、扭转整个战局的巨大胜利。钓鱼城军民的光辉战绩,一直受到后人的赞誉,吸引着中外学者对它的历史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了了解钓鱼城的实在情形,加深对这一要点防御的典型战例的理解,我们曾前往现地踏勘。现结合文献资料,试从这次作战本身探讨其取得胜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4.
宋代的草市镇与扩城建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北宋建国后,分裂的国家重新统一,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有力,除了西、北两边时有民族战争外,辽阔领域长期安定,社会经济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社会人口因此也就获得迅速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必然要能动地调整了城乡的居住状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京师、府州军监、县、镇各类城市,成为人口集结的重要目标,八方辐辏,万姓奔进。城市人口的膨胀,较早地就成了一个问题。京师首当其冲。太祖、太宗年中,各割据政权相继覆灭,其“诸侯”、“王公”、“陪臣”、“雄军”、“士民”,“小者十郡之众,大者百州之人,”奉命  相似文献   
5.
宋代福建科第盛况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太平老人《袖中锦·天下第一》罗列了当时国内的工艺及农、林、牧、渔著名产品后,随即将“福建出秀才”的社会现象也列为天下第一。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陈必复为林尚仁《端隐吟稿》作序也指出:福建举子“负笈来试于京者,常半天下,家有庠序之教,人被诗书之泽,而仕于朝为天子侍从亲近之臣,出牧大藩持节居方面者亦常半。而今世之言衣冠文物之盛,必称七闽。”据不完全统计,两宋三百二十年间,福建历届进士人数多达6,869人,占宋代进士总数35,093人的近五分之一。其中,官至宰相、执政者,不少于五十  相似文献   
6.
宋元时期的闽台交往与东洋航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古代福建是闽越人的故乡.汉武帝无鼎7年(前110年),中原汉廷的军队击渍闽越王余善,将大部分闽越人内迁江淮流域,终止其独立状态,从而开辟中原人口入闽定居的新纪元。之后,历魏晋南北朝隋唐各代,一次又一次的人口南迁浪潮,推动福建的开发日益成熟.盛唐以后,闽南三江流域——木兰溪、武荣江(后改称晋江)与柳营江(后改称九龙江)也相继获得发展.人口定居的前锋,由陆上沿海带,延伸至近海诸岛屿.唐德宗贞元19年(803).柳冕任福建观察使.“会冕奏闽中本南朝畜牧地,可息羊马,置牧区于东越,名万安监,又置五区于泉州,悉  相似文献   
7.
宋代的草市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市镇的繁荣,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成就。阐明其发展状况,探索其内部结构及其对社会发展作用,这将有助于对宋代经济整体的研究。 (一) 草市镇的兴起宋代社会生产力曾有较大的发展。江东犁、踏犁、銐刀、龙骨车、筒车、秧马的应用日益普遍,陡坡(梯田)、陂泽(围田)、荒滩(涂田、沙田)甚至江湖水域(葑田)的多种开发,上百种水稻品种的广泛种植,二麦播种的扩及岭南,灌溉、施肥、深耕技术及复种指数的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