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政府工作的基本着力点。在前期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拉开档次评价法和逐层序关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2006-2012年的民生工程建设状况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并用时序几何平均算子(TOWGA)进行了二次加权得到综合评价的总排名,最后对各地区的排序变化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类技术系统或应用平台,而是一类广泛融入经济社会系统的战略性人造资源,正在推动经济社会系统的重大变革.但是,对互联网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必将经历一个长期且曲折的发展过程,创造互联网资源和利用互联网资源都需要很高的基础理论水平、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本文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互联网的资源观.首先,分析了对互联网资源性的认识;然后,以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例重点探究了融入互联网资源的产业发展;最后,探讨了基于资源观的互联网发展及相关问题,包括互联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融入互联网资源后的产业生态系统重构、基于互联网资源观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融入互联网资源后的经济安全等.  相似文献   
3.
许多实验研究表明,投标者在拍卖过程中表现出的预期后悔心理行为会对投标策略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定最优投标策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针对一级密封拍卖的最优投标策略确定问题,分别采用线性函数和非线性函数刻画投标者的获胜者后悔和失败者后悔心理行为,构建非线性拍卖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分析最优投标策略;进一步地,给出确定拍卖模型中描述投标者后悔心理行为参数的实验方法,并通过一个关于SO2排污权拍卖的实例分析说明非线性拍卖模型及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和潜在应用。 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投标策略与投标者价值和后悔行为有关;最优投标策略为获胜者后悔参数的减函数,且为失败者后悔参数的增函数;完全理性的最优投标策略是所得最优投标策略的特例;当投标者人数非常多时,完全理性的最优投标策略是报出自身的真实估价;在仅考虑投标者获胜后悔情形下,其最优投标策略与线性拍卖模型所得结果相同,且低于完全理性的最优投标策略;在仅考虑投标者失败后悔情形下,其最优投标策略高于完全理性的最优投标策略;与线性拍卖模型比较,由非线性拍卖模型得到的最优投标策略更接近于真实投标报价。提出的非线性拍卖模型为解决现实拍卖中考虑投标者心理行为的最优投标策略确定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首先从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调整相适应、强调效率到强调统筹和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相协调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政策的形成过程;从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快速增长、分工格局趋于合理化和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增长级等方面简要评析了改革开放后的主要区域政策效果:然后.基于政策工具视角,从区域土地政策、区域财税政策、区域金融政策和区域环保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政策;最后从发挥产业政策在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实行严格的土地环保政策和完善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给出了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2003-2012年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在分析各地区创新要素集聚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创新要素集聚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对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的估计发现:对东部地区来说,R&D人员的集聚能够带来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中西部地区的R&D人员集聚对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就大部分省市来说,R&D经费集聚并没有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反而因为集聚度过低,无法发挥集聚效应,阻碍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政府支持能显著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创新发展中的产业转移研究——以皖江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推动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转移对于优化城市群的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促进城市群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群创新发展中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包括城市群协调机理模型、产业转移的概念和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然后,以皖江城市群为例,对皖江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集群分析,并进行了集群间的产业链关联分析;最后,讨论了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选择问题,重点分析了区域合作模式、共建模式和特色园区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