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庄子《齐物论》"吾丧我"是轴心时代典型人格之一,原初状态的人具有赤子心,心接外物耦構形成有局限性的一阶认知我,以道枢中观反思自我以归于虚静极一,以超循环方式生成超稳定二阶情意我。以二阶系统调控论准确理解这一自我观,有助于透视轴心文明之核心思想,破除物质主义、科学主义、虚无主义对庄子的种种误读,将庄子及魏晋以来境界层面之超越精神转化到现实层面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那时哈尔滨远比现在寒冷,第一次见到叶夫根尼也是鹅毛大雪天。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亲子鉴定对家庭稳定是利还是弊?对于存在信任问题的家庭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能让真相水落石出,同时也能让家庭四分五裂……  相似文献   
5.
高灵芝  李爱莲  凃悦 《职业》2008,(11):8-10
化妆师徐晓玲:三年后拿到第一笔工资.我只想:我终于可以回家了 徐晓玲属于那种骨子里不妥协的人,为了理想不惜代价.父母是国营水泥厂的职工,她从小生活在家属大院里.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模样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6.
调整产业结构,并形成与之匹配的就业结构是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2000-2021年民族地区各省份《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结构偏离度、结构变动度与灰色关联度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匹配程度进行测度,并结合静态面板模型LSDV和面板校正标准误,实证分析两者匹配程度的影响因素。测度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匹配程度不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之和从3.51下降至1.54;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时间为9年。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市场化程度、政府调控程度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会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匹配程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科技水平会对两者的匹配程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结构偏离是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第一产业中间消耗率与资本形成率分别对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具有调节作用。因此,为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匹配程度,需完善民族地区产业政策,促进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以便吸纳更多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7.
近五年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目前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教师职业道德内涵及要求、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评价等方面。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结果表明,教师职业道德责任包括教师使命和学生权利两个部分,教师是学生的道德榜样,应建立道德守则来规范教师的道德行为,科学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进一步丰富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内容,拓宽领域,使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杭州西子伊人培训学校是一家集化妆、摄影于一体的专门培养影楼人才的专业培训学校.它开办于2004年,短短三年间由最初的每期四五个学员发展到现在每期百名学员,一年十期,每年培养近千名化妆师.发展之迅速令人称羡.  相似文献   
9.
美丽 《家庭科技》2002,(5):44-45
为什么有些人穿茄克很漂亮,而另一些人穿上就像矮冬瓜?为什么当你与一位个头相当的朋友一同去购物时,同样的长裙她穿上非常雅致动人,而换上你则非常难看,你是否为此而感到很泄气?其实,所有这些问题就出在你身材的比例上,即从头至脚的空间分配上。有些人躯干比较长,有些人躯干比较短,有的人腿比较短,而另一些人的腿则非常修长。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诞生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言语交际空间,同时也使语言环境走向了多元化——现实语境、网络虚拟语境共存。多元语境,尤其是网络语境的生成时人们的言语活动是直接的冲击便是对现实语境中以听、说为核心的言语交流的削弱,并对学生的写作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就对语文教学中的听说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